文学创作中华文学想法

再想成为自己,可最终,还是带着父母的样子

2021-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可爸爸

妻子经常问我,你觉得女儿到底像谁呢?说来说去,还是觉得女儿的性格更多的随了我。

但对于这一点,女儿很坚持,她认为那就是她自己,和谁都不像。

完全可以理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从头至尾的所有成长过程,其实都是为了摆脱父母的影响,努力避免父母的不完美,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到了中年之后,我和身边的人都有一个强烈到不愿意承认的现实,那就是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身上,其实有太多的东西,确确实实的来源于父母。

比如我们兄弟三个,在有了自己的生活后,更多的是和母亲的亲近,以及对父亲的不耐烦和疏离。原因就在于母亲很少过问我们的细节,而父亲却从不愿意错过我们的每一个细节。

哪怕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每次打电话或面对他,从来都需要有巨大的忍耐,才能承受他事无巨细的询问,以及按照他的思维给我们的要求和安排,一次次的反复。即便他并不懂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关键的是,在父亲的概念里,没有他的操心和指点,我们就基本没法过好我们的生活。但他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我们即便说一千遍,他照样从不悔改。

每次的沟通都是一种痛苦。但真的是在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对于生活,对于孩子,对于妻子,对于我自己,有多少地方多少比例其实就是继承了父亲的翻版?但我毫不自知。

比如妻子,越往后过,我和她的兄弟姐妹甚至女儿,都会不由自主的感慨于她和她的母亲我的丈母娘越来越像,简直像成了一个模子。

不仅仅是身材面相,还有她做饭的方式味道,还有她的性格,还有她的说话处事,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操心程度。

对于丈母娘生前,妻子和她的兄弟姐妹多少都是有一些微词,对于她的一生强势,对于她的一些明明显显的偏心,对于她处理家事的一些做法,对于一部分亲人家人的态度,都有自己的伤心和不满,每次说起来,都难以释怀。

但妻子和她的兄弟姐妹却没有想到,我在他们身上,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确实的能看到丈母娘的影子,不论多少,都真实存在。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每每说起他的父亲,都是很无语的那种。

从他懂事到他父亲老了,他觉得他的父亲就没有变过,性如烈火,随时发作,惊天动地,不顾后果。因此这些年,在他的嘴里,其实是给家人造成了很多的伤害。

对他来说,既痛恨,又心疼,尤其是在他父亲老了连续住院但仍旧如此的时候,让他纠结欲死。

我能想象到,也能理解。但朋友可能从没有想过,也是人到中年的他,有多少地方其实就是自己父亲的翻版?

性格直率,敏感,情绪大起大落,见不得自己身边的负面,尤其是失败背叛和别离,感情用事的程度远远大于理性。

妻子说,这些也许都是因为基因的遗传吧。

我不这么认为。

说实话,我们这一生,其实都和自己的父母有了足够远的距离,甚至终其一生,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情感和道路都是自己的选择,都是自己在度过,无论性质还是状态,都和父母的生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为什么,我们仍旧放弃不了父母的痕迹,还把它们带进了漫长的一生里?

唯有血脉亲情才能解释吧。

有一位朋友曾说过,虽然我们和父母隔着距离,但每时每刻他们都在我们的心里。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心态,走一切路,做一切事,面对一切开始和结果,我们必然要在心里对标一下父母,对标他们的过往,对标他们的担心,对标他们的看法,对标他们的接受或者满意程度。他们一生注视我们,而我们也在无意识中,一生注视父母。久了,自然产生印记。

这就是我们努力要摆脱的宿命,但最终,我们一辈子努力想成为自己,努力避免成为父母那样不甚完美的人,可结果,我们还是成为他们一部分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