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有啥了不起,张择端不就艺界苦力吗?
一直想聊一下清明上河图,因为这幅画太有名了,只要提起国画,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要是在街上随便抓个人来问:“你知道有哪些国画吗?”
“国画?清明上河图啊等等。还有~,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花鸟、山水什么的,很多,但是名字一时想不起来。”
总之,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国画分两类:清明上河图和其他。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还能说出一大堆分析和理论来,甚至能从中看出谋杀案、大宋的命运,真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虽然名声如雷贯耳,但是我一直没觉得清明上河图有多了不起,不就像小人书一样吗?不过大得多、全得多、工整得多而已。我想,大概是我品味低下、才疏学浅。可是你翻开历史看一下不难发现类似答案。
宋徽宗年间汇集当时所有名画的《宣和画谱》记载约五千幅画,都并无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最早收藏者是宋朝艺术水平最高、最有品味的宋徽宗,但他也并不喜欢喜欢,随手当做小礼物送给了他舅舅。作者张择端除了清明上河图并没有其他传世作品,甚至连他的个人资料都没有任何文件记载,在当时不过是个路人甲,这明显不是一个崇尚艺术的年代对大师的态度,可见清明上河图在宋朝算不上什么珍品。
既然如此,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还是被誉为中国第一名画?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充满生命力,界画巅峰
界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界尺作的画,和今天的工程图有点像。虽然这么说,但是界画要比工程画高出许多,界画在古代曾经有很高的地位,到了明清之后才逐渐衰落。界画最早出现在晋代,由于它工整写实、造型准确,是古人画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必备神器。唐代的《阙楼图》是中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名画《黄鹤楼》、《滕王阁图》等就是界画代表作。不过按照今天的理解,用工整写实、造型准确来形容一幅艺术作品恐怕不是褒义词,就像你在罗浮宫去夸某幅大师作品画得像照片一样逼真,一定会惹来鄙视的余光。可是清明上河图虽然是界画,但更多的线条是手绘的,除了特别长的线条——城墙、城楼大轮廓,其他能手绘的,张择端尽量手绘,这就是它不同凡响之处。我们都知道,同样一根线条,用尺画是死的,用手绘就是活的。小小一个改变,原来的工程图,立马变成艺术品。那别人为什么长线短线都用界尺不用手绘呢?不是不想,是画不好。就像工笔画,每一条线都是长期刻苦练习的结果。
二、信息量惊人,风俗画鼻祖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繁荣的见证,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别说是一幅画,就算是一幅照片也是无价之宝。
想这样复杂的巨型画,天才型画家是画不出来的。因为他们聪明、讨巧,以艺术技巧和独特构思取胜,不会花那么多笨功夫,枯燥乏味的画这些人和物。要不是像张择端这样一根筋、执着不怕苦的人是画不出来的。正是因为如此,看似愚笨的张择端开创了影响后世的一大画派——风俗画,成为开山鼻祖。后来诸多画家效仿,中国明代大画家仇英模仿画了明朝的苏州,清朝画家模仿画北京,画康熙南巡等等,但都无法超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到底有多少人,至今还是个谜,常见的有500余人说、815人说、甚至1695人说,差别如此大实在叫人困惑。此外还有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非常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里面有很多黑科技——叠梁拱、平衡舵、肩套系驾挽具、算盘等,都是引领时代的硬通货。
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清明上河图除了技法和详尽之外还有一点是其他国画很少见的特点——故事。
开端,是一个马惊众望的故事。一匹马受惊飞奔,三人在后面狂追。前面的一个老头吓个半死,旁边的茶客,悠哉游哉的看着。
接着是样子工程——望火楼。在宋朝望火楼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机构,可是这幅画里望火楼里无人望火,楼下还改成了小吃店和茶馆,大家在里面吃吃喝喝、谈笑风生,好像在蒙古大军前摆空城计。
再往前看,是船家清明祭祖的故事。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船上伸出了一块小木头板在船外面,木板上摆放着香、几碗菜,祭祀祖先。
还有一点是张择端特别想表现的故事——宋朝版焚书坑儒。小角落里,劳工拉着两大车的的书籍手稿去烧掉。是当时新党的党魁蔡京下令将旧党(三苏、司马光等人)所有的书籍、手记全部焚毁。
要说清明上河图整幅画最高潮的部分,非双橹船摆渡莫属。在画的中心点,一条大船马上就要撞到桥桩,而双橹船正在拼命的转向,因为再往前就撞上前面的大船了。大船上的人正在玩命地停,船上的纤绳原先挂在桅杆上,才能拉纤,岸边一大串纤夫沿着河岸在拉船。此画中的桅杆很高级,遇见大桥的时候可以放倒,才能过桥。此冲突里,看出大家手忙脚乱,旁边船上一人大声喊“快,不行,快撞上了”。底下有人不停的挥着手,旁边各位船工都在喊说“转向,刹车”啊什么的。大船船头三个人拿着撑杆撑到河里,使劲地撑住船。可以看出大河此时湍急的水流,全是旋涡。桥桩边有一人,估计是罪魁祸首,就是这拉纤的人,估计是拉着拉着忘了停下来。虹桥上有几个人都跳出来桥栏杆,在拿绳索营救,可见那时候人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把一个绳子往下扔,下面船上的人刚刚接住绳子一头。整个画面放桅杆的放桅杆,撑杆的撑杆,接绳的接绳,叫喊的叫喊,跳出栏杆的跳出栏杆,指指点点的指指点点,非常全面而且冲击力、视感很好!
双橹船摆渡综合所述,翻开中国历史上的绘画作品,能够在这三方面做到出类拔萃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也就能解析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第一名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