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游记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旅行

《旅行中的趣闻》(46):古城古堡旅游景点中的“常住人家”

2024-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旅行》连载


2017年9月:广东梅州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江西龙南关西圩关西新围,福建龙岩永定洪坑土楼群,福建漳州南靖西部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土楼群

2017年10月: 湖南洪江古商城

广东梅州梅县区南口镇侨乡

        鹿湖山下的梅县区南口镇有处著名华侨之乡侨乡村,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

       侨乡村原名南虎村,自明嘉靖年间(1507—1566年)开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几乎家家有人出洋谋生,海外华侨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事业成功后纷纷回乡买地建大屋,光宗耀祖,从而在小小的侨乡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客家建筑群落,并且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即使在客都梅州也是不多见的。侨乡村的老建筑大都由华侨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闻名海内外的侨乡村。

        侨乡村东华庐位于广东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建于1919年。

       据《梅州日报》介绍:侨乡村客家传统民居聚落现存较为完整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有108座,依山麓逶迤而建,各自成幢又相互守望而绵延数里。其中,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明珠、世界上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保存完好的围龙屋就有38座,是我国客家地区现存世界独一无二的围龙屋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 “中国最典型的围龙屋古村落”。

        年轻人都在外忙生计,或者远离故土安家立业,整个荥阳堂里空荡荡的。

        几位快乐的老婆婆在正门过厅闲聊。

        在正堂侧面过道的老婆婆,跟我们打着招呼。

        留守老小一样快活。



江西龙南关西圩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是位于江西龙南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关西圩旁,始建于1798年(清嘉庆三年),于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历时近30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据专家考证,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有代表性的赣南客家围屋。

         关西新围景区有个特点,即是里面还有少量住户。与之交谈得知,以前他们就是这里的住户,曾经搬出去,因旧房拆迁又搬回这里。他(她)们或卖些几块钱的自家做的零食,或为游客提供家常餐饮,为人非常和善。

        是住户又是门票验收员。

        小女孩似乎刚好有什么事惹其生气,也没心情待见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福建龙岩永定洪坑土楼群、 漳州南靖西部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以及林氏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园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洪坑村土楼为林氏民居,现有建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明代)至现代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种类型的土楼数十座,为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

        方形的庆成楼外塑有祖孙俩的铜像,下有“传承”二字。庆成楼的横匾下,左右两联为:庆子孙贤白礼仪  成先人志在孝忠。

        在庆成楼主人的茶房喝茶休息,却不想成了她们家清热茶和大红袍的扫货者!大家争相购买,又加上队友“茶”与老板娘的搭讪调侃与识货砍价,真地是把货架上的包装茶全买空了,几位队友甚至把先前买的散装大红袍全换了包装大红袍,因为老板娘说是没打过药的呢。

土楼卖铁观音茶的商户

        相隔的两个小院各有一井,但水却一浊一清。

        奇怪有一位矮矮敦厚的男生怎么老跟在我们团队里,开始还以为是蹭导游讲解的;后来与其攀谈才得知,他是隔壁村子的海外华侨,举家迁往奥洲,每隔两三年回家乡看一下。

        田螺坑土楼群是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

        福建南靖田螺坑客家土楼(俗称“四菜一汤”)

        裕昌楼(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350年,建造年代较意大利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而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的裕昌楼,堪与比萨斜塔叫板,号称“东倒西歪楼”裕昌楼。

        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有惊无险,斜而不危。

         这些土楼里,也有着大量——旅游景点中的“常住人家”,游客到成了他们“观赏”的对象了。


 湖南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最让我高兴的是,凭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证,全免费(120元)进入。如此,潜意识里在“第一时间”,升腾起“责任感”来。哈,有点飘飘然。

        洪江古建筑群,系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群落,大批的寺庙、作坊、商行、钱庄、会馆、店铺、油号、报馆等古建筑组成了古商城,依山就势而建,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窖子屋”通过曲折幽深、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青石板路和石阶码头相连接,形成了一个状似“迷宫”、功能俱全的商业城镇。城内各种有关帮规行约和经商理念的碑文石刻、名人墨宝、商训警言、行业广告比比皆是。

        高家大院,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房主因经营洪油而发家。

        原来各地客商都在商城里建立了各自的会馆,眼前这便是苏州会馆了。

        同华昌布庄。如今,布庄不再做布生意,而改做了字画磁器。

        洪江的巷子还有个特征,就是巷子的隔断有着一道拱门,以实用为本,为建筑形式留下了绘画和雕塑般的美感。拱门就像一个画框,也像一个探秘的关口。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块地砖和每一棵小草,当然更有每一位生活在幽幽深巷中的人们,都有着怎样迷一般的故事,亟待你去探寻。

        让人惊奇的是,历史,就这么“活着”,要知道这里可是相对封闭独立的所谓“景区”啊!关西世家,高墙深院,三进或四进院落——古旧中,掩饰不住曾经的繁华,岁月不经意地流淌着,带走又带来生命的延续,留下了久远的传承。

        过去的时光因为老住户的存在,依然延续着;旧的物件如今还在使用着。

        为什么全世界都热衷于收藏,因为“增值”;而我们面对这些古老旧物件的感动,却是因了情感的“增值”。人类,除了憧憬未来,还要回顾过去,年龄越增,怀念越重,难道不是吗?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