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
今天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有关写作的一种提法,感觉新颖有趣,整理归纳一下,分享给小伙伴儿们。后面做了小练习,请指正。
调动"五官" "多觉"描写
——让色香味溢于你笔下的文字
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各感官对应的感知内容:
1.视觉:形状、色彩、明暗
2.听觉:声音
3.嗅觉:气味
4.味觉:味道
5.触觉:硬度、温度、形状
(一)用视觉写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使我们欣赏到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感受到一年四季的交替。
(二)用听觉写作
春雨落地,寒风呼号,夏天的知了,秋夜的蟋蟀,青蛙的歌唱……
(三)用嗅觉写作
又聋又哑又瞎,多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可以由土壤上升的蒸气,闻出暴风雨的味道,并用笔写下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气味感觉。
(四)用味觉写作
作家张爱玲特别喜爱气味,葱蒜味代表"匆忙和兴奋",植物生长太快的空气是"带点腥的空气",红枣则会发出"腊八粥的甜香"。丰富的感官体验,让她笔下的世界变得真实、有质感。
(五)用触觉写作
雨滴在脸上凉丝丝的,奶奶粗糙的手,柔滑的丝绸,冰冷的石块……
这种从"形、声、香、色、味"的"多觉"手法,运用在写作上称为"多觉"描写。
把客观事物准确、生动细腻地描绘出来,使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见其人,睹其景,嗅其香,尝其味,入其境;从而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如煮菜,多听、多闻、多看、多思、多写,就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小练习 我应该怎么读书?
一直喜欢书。喜欢翻开书,闻纸张的香味;喜欢打开书架的门,欣赏各种颜色,错落有致的书脊;喜欢一个人逛书店,仰头看高高在上整套的名著,心理充满崇拜、向往。
读过《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捋顺不清,就没有兴趣读下去了。有一次下定决心重读之前,我查百度,下载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把其中的人物关系列了个像家谱样的图表……
读过《基督山伯爵》。读完爱德蒙·唐泰斯在伊夫堡监狱越狱的精彩桥段就读不下去了。外国人物名字好难记……
上了一周训练营的课,我常常冷静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究竟应该怎么读书?
学生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升学考试;工作岗位上的我们,读专业领域的书为了提升职业技能,为了考证,为了升职。
我读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写作技能,从书中学到写作方法,寻找灵感。实现梦想。
先定位后读书,读书才有方向和目标
老师讲,读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细抠、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什么修辞手法?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是什么文体?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要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找到了目标和方法,把一本书读精读透,记笔记,写感想,再反复读,又会有新的感悟……读书和写作都是一辈子的事,加油!
课程上老师推荐了阿丁书单,在这里也分享给小伙伴们和我自己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奥斯特《穷途,墨路》《巨兽》《月宫》《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雷蒙德·卡佛《火》《需要时,就给我打电话》《我打电话的地方》
马尔克斯《爱情和其它魔鬼》《百年孤独》《活着为了讲述》
奈保尔《米格尔街》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巴别尔《红色骑兵军》《敖德萨故事》
塞林格《九故事》《麦田里的守望者》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推荐作家:鲁迅 沈从文 钱钟书 老舍 矛盾 巴金 林语堂
书柜不是摆设,是你一辈子智慧的源泉
无戒九十天写作训练营打卡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