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性侵:“权力之下”,我们还能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
我不想讨论老师包养小三,也不想讨论教授侵吞经费。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只关注性侵和性教育。
如果一切真如阿廖沙所述,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思考一下:权力之下,我们还能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
有疑问的细节
阿廖沙是10级学生,大一时和同寝室女生发生了矛盾,想不开在宿舍服药自杀,后被洗胃获救。
学校以她心理状态不适宜继续学习为由,让她休学保留学籍。然而2011年快开学却没有人通知她来上学。
走投无路的阿廖沙只好求助之前教过自己的老师吴毅。
吴毅是什么样的人?
(来自:北电侯亮平微博)
我们知道是吴毅把阿廖沙推荐给朱炯的父亲朱正明。阿廖沙就没有丝毫质疑和犹豫地去找朱正明了吗?
(来自“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对“北电性侵”的专访微博)
当天,在朱正明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听听阿廖沙本人怎么说!
(来自“宋泽尘”微博)
到此处,我不禁产生3个疑问。
1. 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姑娘,你就真的敢单独去一个男性的家里?
2. 朱正明75岁,小姑娘风华正茂,从性侵的试探性举动开始,为什么小姑娘没有立即反抗或逃走?
3. 性侵后,报警了,为什么没有立案?证据在哪里?
提出疑问,并不代表我否定了事件的真实性。只是,从微博和论坛里,我看到的不止是愤怒和无助,还有面对强势时的迷茫和莽撞。
当我们必须走小路的时候,何不结伴同行?
阿廖沙复学无门,求助吴毅,而吴毅此时把她推荐给朱正明。
不管朱正明是什么身份,阿廖沙都应该对吴毅的意图有所警醒。为什么当时不告诉任何人,而选择单独行动呢?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诉过我,如果你去同学家或者邻居家,千万不可以和男人单独相处在一个屋檐下。
我们没有办法预估对方的善恶,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提前防备。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与异性同屋相处都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如果,阿廖沙能够在去朱正明家里之前,把学校这边的情况告诉父母或者同学,甚至可以拉一个好友结伴同行,我想,性侵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所以,女孩子们请谨记:当不得不面对强势群体,我们更要结伴同行,万一发生什么,至少有一个见证。
与生命和尊严相比,很多东西我们要学会放弃
我想,对于德高望重的朱正明来讲,不会立马生扑一个到访的女孩子。
一切会从试探开始。言语暗示、肢体挑逗……
当出现这些危险信号的时候,意味着人身侵害马上就要降临了。
那还等什么?如果可以逃跑是最好的,如果被控制了也应该立刻到窗口发出求救喊声,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恐怕这个时候,小姑娘会有一丝犹豫:如果不能讨好他,我该怎么复学?
傻姑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你的生命和尊严呢?
有很多东西,我们努力求了,但未必能得。与其牺牲尊严折磨自己,不如爽快地放弃。
潜规则之所以猖狂,还不是“被害人”舍不得放弃名利,前赴后继。
面对躲不开的侵害,随机应变,收集证据
如果事件描述清晰,证据充分,警方一定会立案的。还是要相信这个社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面对强势和潜规则,一切并非你自愿。此时,也无法逃掉了。那就一定要随机应变,留下证据。录音、指纹、体液,这些都是立案的直接证据,且相对容易采集。没有证据的控诉,是无效的。
第一时间,勇敢地说出来
阿廖沙事件后,部分微博网友终于勇敢地说出自己多年忍受的屈辱。
有一部分被害者选择了能忍则忍,羞于说出真相。
有一部分被害者对性侵犯毫无概念,害怕但不敢说真相。
然而,最可怕的是,被害人鼓起勇气说出真相的时候,换来的确是不屑和嘲讽,甚至是反指责。
就像林奕含遭遇性侵时,她试图告诉她妈妈自己被侵害,她妈妈却说“那个女的一定很骚”。
我们且不谈社会如何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性侵”。单说作为家人,除了告诉女孩子身体的哪一部分坚决不可以被触碰,是不是还因该坚定不移地做孩子的后盾,鼓励孩子受到伤害时一定要告诉家人:无论如何,爸妈永远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