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散记
端午散记
大自然的万物依然按照固有的规律变换,人间的端午节象大自然一样又如期而至,为了纪念屈老夫子,我们有了粽子的美食,有了插艾蒿赛舟的习俗,千百年的传承,千百年的延续,时至今日人们少了几份悲哀多了几份闲适,三天的小长假在这初夏的日子里让人心感惬意。驱车回家,回到几百里外的家乡,路边的小树依旧、大田依旧、就是那翻浆的道路亦依旧,乡音未改但认识我的人却很少了,此刻才深切的体会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真的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了。
泥土的味道,家的味道,老爸锅贴的大饼子,园子里现拔的小葱,自家的菠菜,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又熟悉,象儿时一样,一手拿着大饼子一手扒着小葱,不洗就能吃的食物真的是越来越少了,生活水平是在提高,山珍海味却无法让我们放心食用,大米白面却缺少了粗纤维,生命的质量如何才能提高呢,心不仅一颤。
穿过儿时拍过照片的大桥,当时的雄奇到哪去了呢?像一个垂暮的老人在晒着太阳,那条一直在心里是最好的大路怎么变得如此的狭窄呢?是我的眼睛长大了吗?那枝叶相连的林荫路上我放慢了车速,一村一屯,一沟一壑,一田一苗都曾经有父辈的身影,“十里堡”是老妈的故乡,“太平村”现在老姨还住在那里,乡音乡亲和我骨肉相连啊。路边有香瓜园,停下车买了一些,说是刚摘下来的,但大棚里的瓜,权当是绿色吧。走在松软的土地上,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
路越走越宽,人越来越多,乡村的宁静在一点点的被城市的喧嚣所替代,林荫路的惬意没有了,代之的是一个个红灯绿灯,红则停,绿则行,一如生活,被所有的条条框框所规定。那份野性的肆意被文明化了,有了规规矩矩缺少了散淡的挥洒,有了文明却缺少了纯朴的滋味。大街小巷让路盲的我终于迷路了,不知道了家的方向,只好将车停到路边,打电话求助,十多分钟后弟妹来接我了。
晚上见到了二十年没有见过的同学,激动着、兴奋着、期待着,五味掺杂。二十几年,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青春年少,是烛光下的埋头苦读,是一张张考卷,一本本习题,萌动的情怀被升学的压力一点点的抹杀,苍天不负有心人,不管经过了多少的险阻,有过多少的不眠之夜,终于我们从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走出来了,走向了知识走向了文明。
回首那时的艰苦,老同学说以至现在都不愿意吃米饭,只为那时在学校是上顿米饭下顿米饭,一看到蒸饭的饭盒就没了食欲。好在我比他们幸福一些,学校离家近,我可以回家去吃饭。苦难是我们永远的财富,不是吗?看看现在的我们,不能说过得很好,但城市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智慧正在一点点的被接纳被认可。
美酒、美味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起吃的人,二十几年的未见,我们没有一点的陌生感,回忆是我们共同的话题,那个被毛毛虫吓得大叫的女生,那个坐在前排目不斜看的女生,那个调皮的男生,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就在眼前,一个个年少的故事就在言语间,人生的华年我们一起走过,梦开始的地方我们一起起步。岁月留给我们的是成长的代价同时亦给了我们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背后的辛酸与无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不是吗?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挥手的瞬间彼此留下了美丽,有了今日的相聚,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重缝,二十年了我们没有一起走过,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会相牵相念,共同走过以后的岁月来填补这些年来的空白。夜色中,细雨曼舞,丝丝清凉滋润着同学间的情谊。深深的吸一口气,那份甘饴沁人心脾。
听着大侄儿的钢琴曲,心海波澜,他长大了,真的长大了,一米三多的身高,六十斤的体重,看来,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赶上我高了,抚着他的头,抱抱他,眼中满是他。看着他写作文,真的不敢想象,小小的他会写那么多的字,更让我欣慰的是他竟然给我挑了错别字,大大的震撼了我,我的大侄凡凡还不到七周岁,可他读字的准确让我吃惊,平卷舌叫得准,字意拿得准,自己独立写了一百多字的小文,在他写的框架上我一点点的引导他把一棵没有叶子的树添满了叶子。
喜欢看他专心写作业的样子,喜欢看他自己玩积木的投入,喜欢看到玩电脑时的灵活,喜欢看他下棋时的聪慧,喜欢看他耍赖时的可爱,真应了那句话“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怎么看怎么喜欢。凡凡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粘人,高兴中又有一点点的失落。看着他熟睡的样子,甜甜的,无忧无虑。当孩子真好。似醒非醒的他说:“大姑吃完午饭再走,多陪我玩一会儿”,真的不愿意离开他,就想多陪他玩会儿。
时间过得真快,三天假期就要结束了,告别父母,告别亲人,又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不敢回头,不敢看后车镜,害怕看到老爸老妈的目光,害怕看到凡凡的挥手,随着车流一路前行。高速上又开始了超车,看着前边晃悠悠的大车就忍不住要超,变道、加速,就这样将小房子一样的大车甩在了身后。经过了四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到家了,坐在车里给老爸老妈报了平安。
好累,吃过老妈给带的饺子去了美容院,躺在美容床上,听着轻缓的音乐,清洁,按摩,顺着她的指间旋转,仿佛要把时光推回到从前,享受美容师轻轻的揉捏、拍打,慢慢的闭上眼睛,睡着了!!!!!
思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