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框架运营相关

运营人思考的核心:如何掌握认知框架+行动框架?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16人  d9e9538d0ebe

马克思概括和提炼出的思想和实践的行为可以说是运营界的鼻祖了;

正是有了思想指导下的结合实际的实践,才有了一些国家社会主义的胜利。

再延展到现在的运营。

一如三节课黄有璨老师分享的的认知型框架和指导行动框架;

一如社群达人scalers分享的学习系统【刻意学习】+行动系统【持续行动】;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思想和实践的关系;

哲学家只有思想,所以成了空想;而科学家造出了AI;但科技爬了很久的路也发现宗教坐在上面笑。

对于运营人而言,最重要的在逐渐掌握和了解人性的基础上,拥有一套可以不断迭代更新的思考系统,也就是要构建一套大家现在特别喜欢的【认知】这个词的系统,同时结合产品所处的阶段、根据产品和公司的商业逻辑、市场状况、用户行为来得出一套可实用的实践方案。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持久的走下去。

一张包含着无数认知承载体的图

不会问问题的潜在是你没有认真思考

按照金字塔的思考结构,人一般的思考模式分两种:

1.从上到下【适合对于领域有一点点了解】

2.从下到上【适用于对领域不太了解】

很多人特别期望达到的状态是:完全穷尽、相互独立【MECE分析法,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但是对于小白或者某个领域不太熟的人来说,这很难。

所以可以先按照这两种基础的模型来设计和规划。

你首先想想你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什么?设计好问题的逻辑架构然后再去寻找资料并且来填充,并且根据实践不断来完善。

以至于很多人觉得有些大佬分享的运营干货也没什么,那只是因为没有应用场景,根据实践检测过然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就会变成别人拿不走的东西了。

核心书籍看几本就好了,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模式,并且不断去执行去做。

当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找到你最感兴趣的点然后去找到这个行业的老大让他带你,如果没人的话,那你需要好好学习。

金字塔常见的结构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人性并没有进步多少

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性自然是趋利避害的;但是因为社会属性的制约,所以人需要向着从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良心不痛的情况下,人相对还是会利己的。

所以在这个层面来看,现在的人也不比明朝时代的人进步有多少。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来说,特别希望用户能get的点是:品牌价值和传播价值;但如果你想要你的用户能够去理解并为你带来传播的话,那就会涉及到一个常见的问题,你一定要尽可能的知道你的用户想的是什么并且你在给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偶尔还能再多一点点意外惊喜,这样用户体验就会好很多。

所以那些什么教你写10w+的文章的底色架构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

你再去想想明朝人就喜欢的《金瓶梅》和现代人喜欢的“美”有区别吗?即使审美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彰显出来的人性却是一致的。

所以做运营的小伙伴还是需要多看看心理学的。


运营心理学的彰显

创新并非那么难

很多人常常觉得运营里面有个很尴尬的点:如何拥有创意?

脑洞如何才叫大?

要怎么玩?

为什么别人家的活动参与人那么多,你的却无人问津。

很多人对于创意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说是误差,比如说很多能够突然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或者活动都是有一定规律可行的。创意没有那么难,在你找到规律后,在形式上变化一下就会有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好创意和点子是在了解规律后攒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

对于运营人来说,保持一颗探索、专研和好奇心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你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你就需要混迹到越来越年轻的人当中去。

每个时代的人不同,但每代人有自己的痛点和诉求以及想要表达和彰显的欲望。

接下来笔者会考虑会出一些系列的运营心理学;

光荣伟大正确的废话还是有必有的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