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天生间谍

神探出山 第十一节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7人  代忘书
半个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五十多年的天才间谍传奇,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凄风苦雨、刀光剑影、扑朔迷离、险象环生……想起来有点后怕的故事。请听欧阳如一原创,老菩提播讲的长篇系列间谍小说《天生间谍》第二部《神探出山》。

第十一节

华山在春城服装厂上班不久就发生了一起巨款离奇被窃案,好在有惊无险。这位天才特工在这家厂的一个平凡岗位——保安一干又是一年,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古英才多磨难。

1983年冬季的某一天,在广东韶关通往长春的硬座火车上,上来一位挑着担子的女人,从头发和脸庞上看她已经是六十岁出头的年纪,从身体上看她却是个强健的妇女,从衣着和表情上看她也不算是乡下人,从说话的语气上看她却很好笑,满口“红军、红军”的,她也许是这个国家有铁路以来挑着担子坐火车走的最远的人,她就是华山的奶奶刘桂英。

“谁规定不让挑担子上火车的?当年红军就是挑着担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进韶关火车站她就把检票员撞了个跟头,起来想拦她,却见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眼露凶光,非过去不可,只能放行。

“我是去看我孙子的,我儿子死了,孙子疯了。有人说我儿子是反革命,他大学没毕业就参加了解放军。我两个哥哥也是红军,死在了战场上。”老太太一落座就眼泪巴巴地对乘务员说。她把两只竹编的箩筐放在车厢的过道上,挡了一半的路,却方便自己伸腿——毕竟要坐五天五夜的硬座!跟这个从革命老区来的老人说什么道理她都摇头,听不懂,乘务员也拿她没办法。

“吃吧吃吧,我们江西老表就是好客,客家嘛。”刘桂英老人打开箩筐,向身边乘客介绍自己的产品:“腐干和米馃,这就是我的饭了。这是我们江西的茉莉花茶,我泡来大家恰(吃)。酶豆腐,好下饭。水果?不要不要,我们江西有的是水果,你们吃吧。辣椒酱,够我吃一路的。板鸭,我自己做的,你们闻闻,好香哦。腊肉,也是我做的,尝一么子(点点),尝一么子(点点),红军长征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赣南的腊肉了,放几年都不坏,不过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吃的是皮带,哈哈。”火车上的人虽然没见过五十多年前红军的那次长征,却见到了眼前这位来自红军故乡的妇人的剽悍——她把换洗衣服、洗漱用品、每天的饭食、给孙子带的礼物装了满满两箩筐,就开始了她一个人的长征。她的脸长得有点“古老”,是鼻圆口阔颧骨高那种,从上面能看到中国南方山地民族的狡慧与坚毅、吃苦耐劳和不讲理,红军就诞生在那地方。

在北京中转,刘桂英老人挑着担子去逛了一趟天安门,天安门离北京站很近。“毛主席咧,你家乡的人来看你了咧。”她对着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说。她知道毛主席四年前就去世了,还为此哭了一场,却没看到天塌下来,有点怪。大冬天她坐在用两只箩筐支着的扁担上看长安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对自己说:“和我一样,都是外乡人。”她在冷风里拿出从老家带来的东西吃,还主动向围观的人打招呼:“我是毛主席家乡的人,不是从湖南来的,是从赣南来的。我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可我们赣南也是他的故乡哇。”这时有人过来和她攀谈:“老太太,您跟我们说说红军的事儿呗。”她说:“我两个哥哥都当红军死在了战场上,我也是烈属呢。”说着就哭了起来。她在嘴上说的是红军,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身世:很小就死了父亲,十几岁又死了哥哥,二十岁嫁给了大他二十六岁、有三儿三女的教书先生华文庭,总算过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家里却不消停——她名义上是继母,实际上只比华先生的大儿女大一岁,就闹出了许多争风吃醋的事情来。最大的问题是自己不生育——这是华先生决定娶她的主要原因,她就把亲戚家的孩子领来带,像京京、山山,都视如已出,也指望以后有人给她养老送终。结果京京长大嫁出去了,山山不等长大就飞了,后来华先生死了,这个家空落落的只剩下她一个人,每天都用眼泪泡饭。想让京京搬回来陪她住,又怕亲戚们说她要把房子传给外人——华家的子侄们都看不上京京。两年后华先生的儿子也死了,她就像失去了亲儿子——华子峰很感念她对父亲的照顾,每月按时给她寄生活费,即使在华山回到长春后,直到死。儿子一死她就傻了,茶饭不思,人也瘦得不成样子,直到京京搬回来住她的精神和身体才好转,却又整天生孙女婿的气,因为自己挑水、洗衣、做饭、带重孙女,成了“外姓人”的保姆。她就对华家的亲戚们说这三间房是留给亲孙子华山、华岭的,又惹得京京不高兴——这处房子在当年可是笔不小的财产!这种劳碌而又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孙子又疯了,今后谁来养她的老?于是她就坐在天安门前哭,直到有人对她说:“老人家,您不能坐这儿。”她才起身道:“我又不是讨饭的。”

坐上了去长春的火车老太太又乐了,她性格的特点就是由生气到高兴情绪切换不用一分钟。这一点孙女京京最知道,奶奶唠叨时不理她她自己一会儿就会好,如果生气大了就买张票让她去看戏——那时候赣州的文艺市场真繁荣,京剧、评剧、话剧、广东粤剧、越剧、歌舞剧、采茶戏,还有一种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的东河戏,一个十多万人的城市竟有这么多剧种!电影更不用说,场场爆满。剧场和影院都离她家不远,她再生气都不会拒绝戏票,锣鼓一响她的脸就笑开了花。后来有了电视,她会从晚饭后一直看到“再见”,连没翻译的外国片她都看,还边看边笑。一上车,她就对邻座说:“我去北京天安门看到毛主席了,不是纪念堂里的毛主席,是城楼上的毛主席,对,是画像。我是代表我们赣南红军的家属去的,毛主席活着不会不见我,我们赣南人对革命的贡献最大!”又说起了她两个哥哥当红军在战场上牺牲的故事。“我这次去长春,就是要接我大孙子回赣州,不管他得了什么病,到我身边准好。”说着还拿出华山和黛红的照片给大家看。人们显然不愿意听也不相信她说的事情,就纷纷给她让座——感觉这老人精神上有问题。她也不客气,占着一张三人的座睡了一道,心里说:“这比二万五千里长征好多了。如果我当年参加了红军,今天也是个大干部;如果我当年不嫁给华先生,今天也有了亲儿孙;如果我当年好好参加识字班,今天也有了工作和劳保;如果我当年不放山山回东北,今天就不会冰天雪地、千里迢迢去东北了……命好苦呵!”她流着眼泪又睡着了。

这一年是华子峰死后的第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刘桂英老人几次要来长春都被孙女京京拦住了,京京孩子小不能陪她,不放心。她这次是偷偷出来的——她收到了一封信说:“奶奶,我是你没过门的孙媳妇黛红,我和高姨都很想念您。只是华山自他爸爸过世后精神上就出了毛病,小时候的事都不记得了,我们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只好求助于您。我知道他爱您至深,您一出现说不定就会唤醒他……”她看到信的当天就准备了满满两箩筐东西,和京京说了声回乡下老家看亲戚就上了路。可她的身体虽还硬朗,毕竟是六十多岁人了,一出门就害怕,于是就讲了一路红军的故事,还流了那么多眼泪,还真管用,一路都受人照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