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
上周日到乡下去搞活动,组织者说,到他的姐夫家里吃饭。
拐进村巷,眼前是十几级台阶,台阶的尽头是两株高且大的榕树。仲春时节,绿意盎然。
在台阶下放好车,再一拐,前面领路的人说到了。
迈进大门,是一个几十平方的大厅。厅里摆着一张硕大的餐桌。看见我们进来,主人边热情地打招呼,边张罗着上菜。毕竟,我们的活动超时,早已过了饭点。
我们纷纷在餐桌旁坐下。看见旁边又开了一小桌,似乎是主人家要坐那边。这大餐桌真的很大,我们一行16人,坐不满的,于是十几个七嘴八舌地,唤他们过来一起坐。
组织者介绍着他的姐夫,一名满面红光,声如洪钟的,四十出头的汉子。说他是小学老师。我揣测着他是不是管后勤,或者上体育。这时候,他说到一个话题,人不可貌相。说是村里有个老头,人很瘦小,极不起眼,可是能将近两百斤的木头从山上扛下来。“那不是比他自己还重?”众人插嘴。“是的,他不过就是百一二斤。”他说。而且呀,他把木头扛下来放在晒场,村里没有一个人能扛得动。这人还有别的绝招,以前可以上山打猎的时候,他的枪只要响起,必然有收获。可见,这人,真的不可貌相。我登时觉得,也许,我是猜不出他在学校是哪一科的老师了。
“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这酒是自己熬、自己煮的。大有补益!哪位不开车的,可以试一试!”
“这鸡呀,是自己家里养的。”
“木耳,是上面的树上长的!一场雨过,又冒出一茬!”
简单的烹饪,保留了食材原汁原味。这样味感,跟此时的阳光、外面的树荫、偶尔吹过的轻风很协调。
有一道菜是熬大骨。座上的大多数人都表示不认识那口感醇厚的配菜。主人介绍,这叫狗儿豆。补肾的。但是,这东西摘下来之后要煮熟,晒干,才有补肾的功效,否则就是寒凉的。“怎地只有豆荚,没有豆子呢?”“哦,这种豆豆子很涩,一般不吃的。而且,在煮熟后晒干前,还要撕去一层皮。那层皮是有毛毛的,吃不了。好吃大家就尽情吃。不然,就要来年才吃上了。今年采的就只剩下这些了。”
有人说要吃粥。主人说,等一等,马上做薄荷粥。薄荷粥?大家都没吃过。主人示意旁边的后生进厨房。他对我们说:“薄荷粥,就是新鲜的薄荷叶子煮粥。在春天,薄荷叶子鲜嫩的时候,最适合煮粥。”
说话间,热气腾腾的粥上来了。绿莹莹的一大盆。后生说,这薄荷粥,要稀的才好喝呢!盛了一碗,薄荷的清香令人忍不住深呼吸,满满的春天的味道。
主人又说,我们家老人感冒了,喝一碗滚烫的葱姜薄荷粥就没事了。
这时,一位老人从一旁的小客厅里走出来。哎呀,刚才大家都没留意到!主人的父母尚健在,九十岁的老父亲组织乡里的“三月三”活动,已有四十多年!老人没有弯腰驼背,头发只是花白,完全看不出是鲐背之年!
酒足饭饱,踏上归程。主人送我们到榕树旁。我想起刚才的木耳,便问长木耳的树在哪?主人指着榕树说,就在上面呀!我们抬头仰望,树上还挂着一嘟囔一嘟囔的木耳呢!我们的伙伴很好奇:木耳不是长在腐烂的木头上吗?也许是这里的阳光、水分、灵气都不一样吧!
我们发动了车子,主人挥着手,用他的洪钟之声说:“以后常来!”
再见,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