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尖子生之——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0340/014622e883e38a23.png)
《朋友圈的尖子生》与小马宋
这本书为小马宋所著。书中介绍他朋友圈中的13个尖子生,以及他们的不一样的人生。
在极其苛刻的豆瓣中,评分很高,得到8.6分(满分10分)。为非常值得阅读的等级(9分以上就可以珍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0340/13391f181d945209.png)
小马宋如此写道:
我希望写给的是那些有抱负,天资不算太差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依然抱有期望,希望获得改变,但是却有点迷茫如何开始。希望这13个人的经历,能够给你们带来一点点启发,至少,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人生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引用自豆瓣
《朋友圈的尖子生》和我
这本书,我在春节前看了两章。其余,在昨天晚上把这本书看完。
看完后的两个收获:
1.我的朋友圈和他的朋友圈不一样
结论显然是:
我的朋友圈并没有这么精彩。
那么问题来了:
是我的朋友圈没有如此精彩人生的尖子生?还是我根本没有发现这些尖子生?
我认为答案应该是:我的朋友圈的尖子生的人生应该比我想象中的要精彩;但我没有去发现他们。
2.我的人生和他们的人生不一样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最近我在社群里,给小伙伴布置了一个作业,是《2018新年规划》。在社群刚建立时,也有小伙伴立过flag,“每天早上起床读1小时英语”,“每周练习吉他3次”等等类似的flag。
立flag无可否非,但我们可能都没有想过,我们到底要过怎样的人生?答案都是模糊的。
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精彩人生。我们的身边没有,而一些名人的人生却又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那么我们对人生的设想也就是模糊的:“未来的事情哪里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呗”“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这也是我开始读这本书的原因,得到一点点启发,哪怕仅仅是看到不同的人生和对待的人生的态度,都是非常值得的。
我打算把这些不同的人生都写一些读后感。
原因有三:
1.他们真实存在,就在北京或者上海,与国外的大牛相比,地理上比较近。
2.他们很多是90后:与我们年龄相仿,年龄上比较近。
3.他们的事迹很多发生在昨天,且能找到他们最近的动态,时间比较近
今天先从《马占凯|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开始。选他是因为我羡慕他现在的title——职业学习者。
马占凯
他的头衔:搜狗输入法产品经理
他的过去:
故事1:
2005年8月,由于觉得在老家的机械设计岗位没有前途,而辞职来到北京。做的一件事就是写给给百度,说他有一个搜索引擎输入法的Idea。他前前后后写了四封信,但百度那边都是客服回复的,说“谢谢您使用百度”。——引用自《朋友圈的尖子生》
故事2:
百度没有回应后,他便向搜狐写信。并得到王小川的约见,顺利进入了搜狗。进入搜狗后,但没人再提起输入法这件事。马占凯便编写PPT,利用一切机会给高层做汇报。最终仍然没有得到响应,他便自己找一个博士进行开发出demo,再拿到公司进行内测。也就有了我们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引用自《朋友圈的尖子生》
他的现在:
1.美团的创意顾问。每周只需要上1-2天班。
2.职业学习者:会针对性地学习各种垂直领域的技能知识。他痴迷于研究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有计划地在某个阶段刻意去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能从克服拖延症到学习游泳,从学习编程到死磕英语,从练习幽默和演讲技巧到理财知识,从育儿知识到一口气100个俯卧撑的体能训练不一而足。
他享受着这种学习的状态,并以此为乐。
3.形成了三个会终生坚持的习惯:日读、日练、日记。其中日练为锻炼,拉伸、练练拳或者静坐冥想。
——引用自《朋友圈的尖子生》
最喜欢马占凯的几句话:
第一句:“人生的匝道”:
人生的路径里,有一种标志性的转折点叫作“人生的匝道”。这个现象是这样的,就是一个人一旦加入某个公司,或者一旦开放或者做了一些什么,就像进入了一条道路,基本上就决定了他此后几年的人生。
——引用自《朋友圈的尖子生》
不能再同意这段话了。因为我的经历很好的验证了这句话。我最近几年的重要匝道:2015新疆旅游中听了《蒋勋说红楼梦》,而开始看书,决定了我这几年的读书人生;2016年的高级吉他班,决定了我18年的几项重大人生决定;2017年理财线下课,开启了诸多的弱连接。
行动建议: 敢于去尝试着去做一些决定,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阅读,比如写作,比如跑步,比如冥想,比如找到更多地弱连接。
第二句:学就要学最顶级的材料
最速训练程序:宁可在一个技巧上或者内容上重复10遍以上,也不要用同样的时间去尝试10个技巧。比如你想提升幽默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国外最顶级的脱口秀十遍十遍地看,你就能吸收到很多知识。
同时他又说了学习的三个关键要素:数量是基础;一定多样性,一定要非常杂;极致,学就学最顶级的材料。
——引用自《朋友圈的尖子生》
与得到中的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中提到的方法类似,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多课程并不需要我们从0开始学。
比如他的吉他练习过程,直接开始就开始练习吉他名曲(他没有说这曲子叫什么),不断的重复直到三个月的时间搞定这首曲子。
比如学英语,不需要从《新概念英语》第一次开始看,如果对区块链感兴趣,就研究区块链的英文白皮书,从解决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反复看同一篇白皮书。
又比如我最近的决定,就是从TED开始练习英语和演讲。
行动建议:学习技能,就直奔主题,从顶级的材料的开始学。
第三句:你为什么没有致富:
因为你周围都是上班挣钱的人,你从没有意识到有别的赚钱的方法。
真正对这句话有感悟的是在参加完MJ《超级数字力》之后,链接到了一些弱链接,比如乌龙明月、剽悍一只猫、刘大猫等等。相信他们是如此真实的存在。而我也就敢于去想象这遥远的梦,也感觉那自己跟他们做对比。以前也知道这些弱链接,但是总觉得这些链接离我太遥远,我也仅仅是遥望一下而已。
对于致富(qian)这个话题,我用一句很喜欢的话来说明我的态度:一个人最基本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得体面。
行动建议:利用弱连接,找到可以模仿的对象,找到你羡慕的人。
第四句:双生子催化效应
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跟他同样级别而且又很有默契的一个朋友,这两个人能经常讨论和交流某些事情,比如技术、知识、世界观等,那么就会产生“双生子催化效应”,这个两个人就很快达到比现在更高一级的位置。
我刚进公司时,坐位旁边有一个好基友,叫做高董,我们经常讨论技术;后来还有一个高我几个等级的熊老师,经常讨论社会现象,以及一些价值观。都是如此。
因此,对于学习,买一本书,一个人默默的看,其实效率是很差的。如果要提高效率,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人,最快的方式是让我找到的靠谱的人去解决你的问题。
行动建议:找到一个靠谱的人
最后
虽然我没有马占凯的成绩,但是我非常喜欢他现在的状态——职业学习者。我也在不断解锁新技能,也在享受着这种学习的乐趣。而并非他人眼中的“努力”、“勤奋”、“用功”。我很不喜欢这三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