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使命的人的一生
我未曾见过除孔子以外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用一辈子的时间坚守自己的使命,而居里夫人做到了。
居里夫人真正的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行自己的“道”,她为了这个“道”可以忍受一切物质上的困苦严寒。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令我震惊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带给我这样的感受(当然这也需要归功于《居里夫人传》作者出色的文笔),我也最终能够明白为何我们的春燕老师为何自学生时代开始就将居里夫人看作自己的偶像。
想想看,一个人能够在烈日之下严寒之中工作了四年,整整四年没有停歇,她干着最粗的活,心中怀揣着的是最纯净的不含一分个人利益的梦想。她到底拥有怎么样的骄傲的灵魂和意志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四年。能够在这四年之中提取出镭,全然不是因为居里夫人曾经有过的家庭教育,也不完全是因为她拥有热爱,最重要的是居里夫人太清楚自己作为一个人类的使命了。而在这4年之后,居里夫人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不断的实验,教学,写书,直至他生命的尽头。
或许这一切与他的家庭给予她的浪漫与无拘束有一定的关系,与当时的社会的压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终居里夫人能够成为居里夫人,一定是因为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在居里夫人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她拥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美好的生活,居里夫人的父亲知识十分的广博,且不信教,是一个很自由的人。他给予了居里夫人童年时期的科学启蒙与文学启蒙。而这李夫人的母亲热爱着艺术与音乐,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在他的家庭中,不仅父亲和母亲是这样的人,全家都有着自己的热爱。在一个家中居里就可以同各种不同的人产生交流,而这些人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的确居里夫人的家庭给了他学业上的帮助,而惊人的天赋也让他可以在小学中学时期比常人更轻松的完成学业。
自然居里夫人的家庭条件是我们不可奢求的,也是我们不可能得到的。那种从骨子里带着的“知识分子”的气质是她在起跑线上的条件之一。这一切都是他从出生就携着的,或许对他的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居里夫人拥有的使命绝对不是因为家庭环境很美好所以获得的。居里夫人学习之中不断的探索,在兴趣之中不断地去追逐,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拓展。这使得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能接触到常人没有触及的广泛领域,。而在探索的过程之中居里夫人幸运的接触到了流动大学。
流动大学并不是一个十分专业的地方,所谓流动,便是你想上就上,不想上便不上。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学,马丽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看到了波澜之外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自此,玛丽继续去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还有的是他发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使命。我认为这份使命在最早的时候对于居里夫人来说,可能就是为波兰争一份光,但是之后他渐渐的变得更加远大了。因为居里夫人明白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波兰,更多的是对于整个世界,对于所有人民。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居里夫人在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仅仅怀着对科学的满腔热血继续去工作,可能接下来他没有办法熬过那4年。更有可能的是距离夫人根本没有走到继续去探究的那一条路上,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之后当上一个教授,然后养家糊口。但是因为他接触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说他不仅仅自己朝向着科学的最尖端,也带领着自己的家人朝向。曾经居里夫人就向自己的哥哥约瑟夫写过:因为我们拥有着过人的天赋,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唯独我们是不能放弃的。居里夫人明白只有像他这样拥有着极佳的天赋的人才能够去探索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未知领域。所以只有他们能够做到。
居里夫人拥有了使命的过程其实对我们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居里夫人其实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很凑巧的因为热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而我们现在若还没有明晰自己今后的方向应该朝向哪里,那么就去接触更多的兴趣领域吧,或许你在现在所接触到的这些东西中没有你特别感兴趣的。在当你找到了你兴趣点之后,便去深究,去沉浸。
当然获得热爱是不够的,若你这一生仅仅是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而没有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那么这一辈子对一个人来说是空泛的,到了最后人无法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居里夫人也正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以科学报国;以科学帮助人民,才能够获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才能够说居里夫人一个坚毅的人。
在学校中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便是居里夫人同我们这个年纪大的时候在研究的各种不同的领域,而居里夫人知道自己的使命的年龄也同我们差不多大。所以我认为在居里夫人生命中十分重要的流动大学其实同我们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一个是西方的文明,一个是东方的文明。
在我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接触过一些有关于艺术的东西。其实我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但是最终我对艺术这个东西的想法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也证明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去尝试,而不是将自己实现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上。但是我并没有为我自己的热爱找到一个方向,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方向可能与艺术无大关系,它会更偏向于从事文学事业。之所以我会更加愿意用文学来推进我的目标,就是因为我认为写作是最好的唤醒人们的方式,我并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有一个好的状态。自我很小的时候就时常会在身边人嘴里听到,在新闻中看到外国人对我国人素质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人是没有灵魂的。追根究底真正的原因,可憎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人没有选择回到我们的根源去探索,去发扬。我认为我们学校的教育在强调这一点,但这显然是不够的。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做一些什么吗?其实做出微小的贡献并不难,我在台上的演讲,讲我自己的观念说出来,就是对这个学校做出的微小的贡献。我们班级创办了新闻社,也是我们班希望对社会创造一份贡献。在我们现在的时期,还没有到拼天赋才能做成一件事的程度。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你愿意去学习中国的文化,就已经是在对中国的未来做出贡献了。
再次引用海子的诗歌: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