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心理

经常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究竟有多大区别?

2024-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麦07

董卿曾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都说读书好,曾经我连一本书都读不完,完全找不到读书的乐趣。

生活中,不是追剧,就是在刷手机的路上,每天想着办法打发无聊的时光。

工作上,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毕业后找家大厂去上班,拿着几千块钱,浑浑噩噩迷茫又焦躁。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刷到李尚龙的电子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书中许多的鸡汤文字点醒了我。

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他的文字,之后我买来他所有的书来看。通过他的读书推荐,链接到其他作家的书籍,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书的魅力。

1、读书是自我投资最低成本的方式

有很多人花几千块钱去上课,去培训来提升自己。但读书绝对属于成本最低,又自由的方式。

我是个社恐,外出社交对于我们这样的群体负担很重。

自从喜欢上读书,我开始涉及与之相关的书籍,与书中的老师随时随地交流,不用像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时间,看别人的脸色,不用害怕问出愚蠢的问题。

我社恐,就去看了关于心理学、社恐类,原生家庭类的书籍。

我遇到工作问题,就去找相关专业的书籍。

心情不好时,也总能刷新我对于一些事情的认识。它开解我一番,又能让我重新获得即将。

2、打碎原来的自己,重塑三观

原来我是个超级消极的人,处事非常偏激,不成熟。

说错一句话,内耗好多天,不断的自我攻击,在内心深处贬低自己。

办不成一件事,就好像天都塌了,整个人生都黯淡无光。

自己内向,自卑,敏感,害怕社交,我把它看作了自己满身的缺点,这辈子好像就完了。

当我坚持阅读后,我发现不是事情本身有问题,是我的思维,认知出了问题,我把失败问题的颗粒度放大,是我用负面,消极的看法不断的自我驯化。

我还可以将自己重新驯化,重新给自己的大脑编程。

我还是曾经的我,可是我已经不在只是原来的我。我用一种全新的心态和见识,来迎接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

3、不要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

读书,让我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懂得细分目标。

比如想要阅读,在没养成阅读习惯之前,先培养自己的微习惯:每天阅读5分钟或者每天读1页数。

想要锻炼身体,不要一上来就跳绳100个,可以先10个,15个,慢慢的循序渐进。

每次完成的任务,都记得给自己正向反馈,才更容易坚持下去。

一口气吃不了一个大胖子,我们开始变好,不是一天做了很多事情,而是一件微微小的事做了很多很多天。毕竟我们的生活,是由多个微习惯碎片组成的。

如果问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那就是无论我面对什么样的生活,我依然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甚至超级好。

我感恩于读书带给我的改变,我更加感恩于我出现任何问题时,不在如此的偏执,消极。

有人过着我期待的日子,但最终我与期待中的自己,终会相遇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