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项目的实践、督导与评估:坚守专业,努力成长
社工示范项目的示范性、专业性、持续性、创新性是引领社会组织在项目执行中的一个标杆,总结和梳理项目经验非常重要。
一、项目实践
2013年,2014年,我们申报了市局的社工示范项目。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那个时候社工是什么都说不清楚,却要做示范。还好11年考过了中级社工师,对于社工的理念还是深植内心的。加上有心理咨询师的背景,又在13年开始读社工督导班,就这样边学边做。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摸索建立关系的技巧,了解与服务对象相处的伦理;需求调研,认识扫楼的重要性,充分珍惜偶遇的机会,梳理不同的需求评估方法,力求质性和量化评估综合运用,充分认识结构性访谈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从环境评估中去分析服务对象的呈现,给予不同视角的解读;确立服务目标和方向,认识服务的理念及背后的价值观;在服务的过程中保持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前后一致性,服务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关系。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演变。注重预测服务成效以及持续发展的计划。同时开始做文字工作的规范化,在结合广深地区的表格外,将督导培训中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对项目规范的要求。一切都是新的,一点点的做起来。在这样的连续两年的第六名里,从来都是忐忑不安的,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仍需进一步学习。学习没有中断,但是示范项目的具体实施没有持续。于是2016年-2017年又完成了高级实务班的学习。希望增加实务经验,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务实训,对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对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项目督导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做示范项目的外部督导。开始从外部去关注整个项目的执行。这个时候关注最多的是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例如这个项目是必须的吗?服务对象的需求非常急迫吗?这样的服务具有代表性吗?有前瞻性吗?填补了国内国际的空白吗?成果可以复制吗?西方理论本土实践中有本土品牌的形成吗?是不同的专业领域吗?是不同的人群吗?项目管理规范吗?社工在服务中成长了吗?如何处理职业倦怠的?项目整个流程可以顺利完成吗?项目成效有亮点吗?我就像探宝一样了解项目的运行,去不断发现社工的智慧。对于项目的逻辑性关注的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受成都本土社工的发展,并在其中运用自己三年的社工督导学习的内容,不断内化社工的理念、价值观、伦理等,更多的是学会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看不同的项目,不同项目团队,不同项目风格。在过程督导中关注项目的进展。似乎和自己执行项目不同,能理解执行社工的感受,又可以给到切实的支持。我从重心关注服务对象到重心关注社工。对社工的支持更利于对项目的支持。
三、项目评估
2017年项目里参加了示范项目的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不同的阶段评估的要求不同。以评促建、以评增能是基础要求。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初创期,更看重的是社会组织的成长,社工在项目实践中的成长,当然服务对象的改变,项目服务成效仍然是考察的核心。
在参与项目实践、督导和评估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社会工作三大手法的运用并没有让人感受到这个方法是服务服务对象非常重要的法宝,这个是处理服务对象问题的非常有利的工具,如何运用好这些工具,从工具的运用中看到服务对象的改变,这个意识表达的还不明显。而为什么要使用这三个工具,与你的服务人群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这三个工具都需要使用?似乎很少有人考虑,特殊人群里面开始在侧重个案或者个案管理了,这是一个服务深入的趋势。小组服务更多的是趣缘吸引,在这个背后的理念是什么?部分是围绕项目指标的完成在开展工作,忽略了项目设计的初衷。由于项目人员的更换,新来的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交接管理忽视,导致项目理念的改变。会衍生出来很多非常实际的本土的现象。这些都是本土机构本土项目及本土社工演变的历史,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演变过程。所有的发生都是值得记录的。越是本土的也就越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项目评估中我会更多的关注项目的整体架构,内在的逻辑关系,项目成效的发散性和延展性,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所有执行者的灵魂。
如果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示范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有模有样了。那么专业深入的要求就必须提高。我想示范项目还任重道远。我越发觉得自己的能力越来越不够了,2018年又加入了电大社工专业本科的学习。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熏陶一下自己。希望在这个行业走的更好更稳。
为了坚守专业,一路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