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色拉寺背后的灵魂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乾文也

达鲁和我同去的色拉寺。那日,拉萨原本洁净的天空被乌云的遮盖形同一张灰蒙的脸,没有一丝生机。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它总让人感到压抑。我想,生命本应像晴空一样干净才是。
色拉寺是拉萨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据说在很久很久的时候,那里就出现了很多仁波切。朱古在当地很受人尊敬,因为他们是转世的智者。与神灵不同的是,朱古并非是雕刻在画壁上的一幅幅图案,也并非是静谧地呆在寺院中的一尊尊佛像,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但是关于他们转世的传说,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经典。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方,人们对于生死的认识古老而神秘,它像那不断旋转着的轮毂,在风呀水呀火呀以及世界各种力的推动下不断旋转着。
死后能得到天葬是莫大的恩赐。在色拉寺背后,就有一座天葬台。卡卢仁波切曾说,灵魂飘向了苍穹,肉体化为泥土。那么,让我们向雄鹰布施吧!这样可能比较有意义。在卡卢仁波切看来,布施是恩惠,把自己的身体布施出去那就是最大的恩惠了。恩惠可以让受惠者生命得以延续,同时也让施恩者获得福报。我们只在色拉寺逗留了片刻,便去了天葬台,目地是要见证这伟大的布施。
天葬台是在一座空旷的山坡上,那里荒芜一片,随风蠕动的经幡像是一条条白色的河流,漂浮着成千上万的灵魂。那些暗红色的青石板,透出一股股刺鼻的血腥味。雕鹰听到佛号和桑烟,便盘旋而来,用渴求的目光向多不丹们乞食。残风掠过,一片沉寂。
这些雕鹰实际都是人工养殖的,它们本应飞往遥远的天际,现也只在周边栖息。也许是常年在天葬台得以饲养的原因,因而每只雕鹰都异常肥大。它们像是天葬台的护卫一般,守护着乐土,守护着生灵。达鲁说,其实这些鹰已经飞不了多远,舒适的生活让它们忘记了自由的蓝天。鹰失去了蓝天就不是鹰了,它不可能把灵魂带到天堂。
但我认为这些鹰并没有像达鲁说的那般不可救药。因为在佛教的世界中,生命的根本是轮回。业力转现是前世因果的安排。布施者用自己的肉身成就了受惠者的生命,其实反过来是成就了自己。只有在最大给予的同时才能摆脱生命的轮回。若不然我们无法想象,千百年来,当那些多不丹们唱着经文,把死者开膛破肚,用娴熟的技术切割其肉体,并剁碎了喂给雕鹰时是要向世人呈现什么呢?天葬仪式的确让人感到吃惊和恐怖,据说,有些人看完了天葬,几个月都闻不了肉味。
据贵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张连顺教授介绍,原始人在初期,对于死者的处置是把其抛到山野。之后这种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而是把尸体埋葬起来。发生这种转变的过程虽然漫长,但无疑透露出先民的自觉意识。
动物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此,野蛮和文明的区别也在于此。动物是不知死,因而就不知道生的意义。恰好相反,人是因为死而创造了现世的文明。当一个人明知道死而选择死,则是自由了。自由并不是恣意的野蛮行为,也并非是无端的欲望膨胀,而是面对生死有着自己的选择。这让我想起《圣经》里提到的那位犹太人,为了救赎众生而牺牲自己。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外人感受到的可能是痛苦,而他感知的应该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喜悦!
人只有在自由选择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对生命的认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确定。可是,那一终极存在之价值认定,并非是多数人能够通达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存在之目的又在于什么呢?
事实上。生命存在其实是和死亡是相对的。若没有了生,就没有了死。若没有了死,也就没有了生。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这样说到:“人类从一开始,就是一步一步接近死亡。”这话听起来多么令人不知所措,多么令人恐惧万分。于是,人们便常常在生死之间比较得失。很多人一辈子的人生目的就是赚取财富,但殊不知死后这些根本带不走。
在佛教中,存在之目的其实就是死亡。我们只有透过死亡才能明白活着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不要到了临终的时候空留遗憾。也只有从这个缘由出发,我们才能了解西藏那些不可思议的“落后”行为,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思维观念,才能感受到在色拉寺背后无数的灵魂!
最后才能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