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哲思想法

读知彌 | 一个时代的功勋者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眺山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其中的“记性”,既有特指,也有普遍性,因而不失为警句。

联系知彌先生的绘著《洗心革面》来说,我们就不能不问问自己:当全自动洗衣机成为家庭中最为“静候”、最为忠实的“奴仆”后,我们是否还能常想起那搓板吗?或者,家中还留存有搓板否?

我今天对于搓板的赞誉是:一个时代的功勋者。看到这幅画作中的搓板,我的眼前即映像出母亲辛勤洗衣服的景象,无论春夏秋冬。我想,在1980年以前的岁月里,没有一位母亲是不爱惜这搓板的,若洗好全家人的春夏秋冬之衣服,以及被褥单儿等,没有这搓板做助手,母亲们是会付出更多辛苦汗水的。还有,作为长女者,随母亲学会的第一件家务活儿,怕就是洗衣服了,使用最好的家务工具怕也是这搓板了。那时,减轻母亲家务劳作的重力,不就是女儿要替母亲多洗几件衣服吗?当然,许多长子也是能够的。

相比于日常做饭,我以为,搓板和大水盆儿更是母亲辛劳的象征。我特别记得在故乡本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白天上课教书,晚上才能把我们兄妹五人的衣服来洗,或者礼拜天一洗就是一上午。一个冬夜的晚上,我都在炕上迷糊一觉了,睡眼朦胧中却见母亲一边在炉子上烧着水,一边对些凉水还在埋头洗衣服。那晚,灯火下母亲的辛苦,至今清晰印象在我心。

现在,家中的洗衣机已换代多次了,母亲的搓板却依然还在。八十多岁的母亲在用洗衣机的同时,依然还时常用搓板为我们搓洗衣领衣口,我们劝她,“不是有‘衣领净’吗?喷上就行了,不用再搓了。”母亲则说“还是搓一下干净放心。”看来,经年累月形成的辛劳习惯是不易“洗心革面”的,我对母亲辛劳一生的形象更是不可能“洗心革面”的。

知彌先生在这幅《洗心革面》画作的著文中说:“在一贫如洗、洗心革面这样的一些词语里——一个‘洗’字,或许也就能映衬许多心思了。”这“心思”是什么呢?

“洗心革面”这一成语本身来讲,是出自《周易·系辞上》《周易·革》的,若作历史追寻,当可写一本书了;就其基本义来说,则是“除去旧思想,改变旧面貌”;就其当代价值来讲,则是“创新发展”为要旨。我考量其在现实生活中,则是“革面”——洗洗脸,换身干净衣服,漂亮着装容易,而“洗心”——改变思维方式,更新思想体系,则是相当困难了。

问题是,何以“洗心”?用什么“洗心”呢?人们常言“被洗脑了”——“洗脑”即是“洗心”,“洗脑”何其易?短暂一时似乎“洗脑”了,反弹呢?怕是更多吧?

真正能够“洗脑”“洗心”的,恐怕还是鲁迅先生讲得那句话:“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我想,把不喜欢看的《鲁迅全集》认真逐卷读思完毕,定会是达成“洗心革面”的,我正在用之“洗心”,相信“洗完”后,自己的面貌也会“大革”的。

即时问题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能够让我们“洗心革面”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