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思考5
选择的依据:经济的选择还是心理的选择?
经济的选择,是我们用经济学的模式来思考该怎么选择。
比如,我们会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各种利弊得失。需要说明一下,经济学的模型倒不一定只考虑经济的因素,它的核心特征是把各种好处和坏处做加减,然后进行比较。
另一种思路是“心理选择”。在这种选择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要知道,选择就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本科毕业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走向职场-工作/创业,一种是继续考研读书。 当时参加过一场校园招聘会后就决定考研了,选择的依据是经济的还是心理的?经济的吧,至少省事儿了,对找份好工作不自信还恐惧就想逃避,另外本专业考研据往年数据统计读研比例挺高,就这样读了研。 完全不去考虑未来目标或要成为的自己,所以后来我所逃避的问题又轮回般找到自己。
依据心理的选择也好,为创造一个新自我也好来做选择,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发展的、开放的、创造性的,并非说只要这样选择就能实现心中所想,但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主动自发的,有更强的驱动,也能让自己走的更远。
2016年在笑来老师专栏学习到成长型人格,那会儿开始真正把成长放在第一位,今天再读老师的专栏,认知获得深化,既然知识都是局部的,多一个角度就又多一份觉知为我所用,真好!
困境之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下的应对方式:
面对困难和挫折,僵固思维会过分夸大并相信自己假想出来的悲观结果,因此在现实面前会很无力,很消极,更无法采取有效行动,看不到希望,只是在自证自己的消极预言,这样也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污染的故事。僵固思维最大的特点是用头脑中悲观的预言替代现实,并从现实中获取证明头脑中预言的一切证据,完成头脑中的假设,从不真正的与现实互动,只是用头脑里的框架去框现实。
而发展的思维能从与现实的互动中找到使命,发现价值,看得到希望,从而引发积极的行动应对困难和挫折,他们相信困难时暂时的,可以改变的,更愿意从与困难的互动中过去滋养生命的力量。
今天的课让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个生活在主观世界里的人,赋予自我、世界有怎样的意义/看法/预言,就是你为自己编制的人生故事,你也会活在那样自编自导的世界里。所以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何不大胆的去编织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