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3)|孔子的待客之道
[原文]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宾客,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随之前后摆动,却显得整齐。快步向前时,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翅膀。宾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解读]
摈(bìn):通“傧”,接待宾客。
勃如:显得庄重。
躩(jué)如:脚步快的样子。
所与立:同他一起站着的人。
襜(chān):衣蔽前,即遮蔽前身的衣服。襜如,衣服摆动的样子。
趋进:快步向前。一种表示敬意的行为。
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孔子奉鲁国国君之命,接待外宾,他的仪态举止无一不符合礼节。
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孔子将严谨的态度与外在仪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的举手投足,从外到内各项礼节做得都很到位。
孔子接待外国来使时展示出来的原则——“外达礼,内恭敬”,从外到内无不表现出客人的恰当尊敬,并展现出东道国的礼乐精神和文化风采。
[读后启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五千年文化底蕴的熏陶之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礼仪也是中华传统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挚的情意和热情的态度会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提前了解客人的基本情况,如身份、喜好、禁忌等;确保接待场所干净整洁、布置得体;根据客人的喜好和到访时间准备相应的食物和饮品。
根据客人的行程安排,提前到达迎接地点;见到客人后,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并面带微笑与客人握手,同时说一些欢迎的话语,如“欢迎您的到来,一路辛苦了”;用右手手掌自然伸出,四指并拢,拇指微张,指向客人要去的方向,同时说“请这边走”。
与客人交谈时,要保持专注,认真倾听客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眼神要与客人有适当的交流,适时点头表示认同。
餐饮之礼,入座有序,尊长优先,餐具轻拿轻放,不随意摆动,用餐过程,细嚼慢咽,不大声咀嚼,保持优雅姿态。
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要起身相陪,将客人送到门口或车上。再次表达感谢和欢迎再次光临的意愿,如“感谢您的光临,期待您下次再来”。与客人握手道别,目送客人离开,等客人走远后再返回;客人离开后,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进行回访,询问客人是否安全到家,表达对客人的关心。
在生活和工作中,遵守基本礼仪是成为有修养的人的重要方面。通过学好基本礼仪,我们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人更好地交往,赢得更多的机会和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