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荆楚赏灯02
20220203-Spring Festival • Enjoy lanterns in Jingchu
— 《 元 日 》—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长寿。
5、曈曈:tóng tóng,意为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6、桃符: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 神荼tu ”、“ 郁垒lei ”二神的名字,或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张贴于门首,意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 桃符与门神像
门神像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 "桃符"与"春联"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桃符也。”
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一般在上面写一些吉利的词句。
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chang),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
专家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每到新年,家家门前贴上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 ,就是春联的别名。
昶
chang
清昶:声音清亮悠扬。
雅昶:典雅流畅。
和昶:温和舒畅。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描写新年正月初一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抒发了诗人政治上锐意进取、大胆变法的政治主张,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总把新桃换旧符,此句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含有深刻哲理,指新生事物总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自然规律。
这首诗是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诗敏感地抓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如春节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彻响中,辞旧岁迎新年。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欢渡新春,贴春联、赏花灯、欢声笑语。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辞旧迎新,愿所有美好都有新的开始。期盼新年,事事如意,虎年大吉!虎虎生威,美满幸福!
花灯又名灯笼。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间工艺品。
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
花灯由纸或者绢作灯笼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当代花灯,已繁衍成声光电的艺术作品。
华彩初绽,美仑美奂,色彩艳丽,造型酷炫。历史现代题材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