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学习研途指北

考研前不知道的事(二)考研如何确定目标?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55人  今而图南丶

上一篇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基本也是闲扯,没啥干货。之前答应朋友给一些考研相关的tips,所以今天想写点关于怎么确定考研目标的个人建议,准备考研还没确定目标的小伙伴可作参考。


对大多数考研人而言,走出的第一步或许是——如何选择目标院校及专业。(或许我这个半吊子还没资格谈这个问题,将就着看吧)我们先来谈谈几个问题~

1.院校和专业的选择谁更重要?

答:必须都重要!

选择专业时要重点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选择院校则要重点考虑院校的竞争难度。决定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很多。简而言之,院校的选择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考上研究生,而专业则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方向。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确定了目标才能全力以赴。

2.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答:现附上研招网关于学硕和专硕区别详细介绍(点击查看)。

简单总结,(1)除医学、管理相关专业,专硕招生要求普遍低于学硕;(2)学硕更偏重基础理 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而专硕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3)专硕学费会较学硕高一些(捂脸,可能是穷怕了)。

3.跨专业难吗?

答:较考本专业来说,跨考是一切从零开始。

考研是一次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跨考更是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未来。跨考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接触的是一个全新领域的专业知识。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专业的性质,搞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就业前景是怎样的,以及自己是否能坚持学习。


下面进入正题(注:文末会给出查询各项考研信息的途径)

(一)专业确定

1.兴趣&能力

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能力,要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储备,一时冲动和盲目跟风会导致后期乏力和迷茫,成功靠的是99%的汗水和1%的天赋,少一点也不行。

2.专业报考要求

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需要我们去了解这个专业报考要求,当年考试科目、招收人数、报考要求、历年报录比等一系列信息都很重要。

3.推荐考本专业

考本专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优势,四年的学习沉淀会让你专业课科目复习更加轻松,给其他公共科目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坑边闲话,喜欢的东西发展成职业或许会让你丢失这项兴趣,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慎重,跨专业小伙伴更应再三斟酌。

(二)院校确定(院校不仅包括高校,还有很多科研院所)

1.目标院校整体情况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良好的科研氛围,一个院校的学术氛围、导师质量甚至是地理位置都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双一流高校是大多数考研人的共同目标,就是因为这些高校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高端的教师配置,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要考察报考专业在院校的开设情况,以免入了分数线虚高的坑,普通院校的某些专业依然会很棒的。院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所院校所处的经济水平和未来的就业发展机会,一线北上广当然最好,但同时也导致报考难度倍增,我们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选择。

2.专业报考条件

不同院校同一专业也会有不同的报考条件,或许是学习经历要求,或许是考试科目不同,需要我们自己去查询不同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要求。包括历年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以及命题参考范围。


确定了目标就只管风雨兼程!

一些查询考研信息的途径(摘自研招网)
(一)1个官方网站

用途:查询专业目录、相关政策、后期报名等

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链接:https://yz.chsi.com.cn/

注:研招网是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在这里面你可以找到院校库、专业库、专业目录、历年国家线趋势、调剂系统等

(二)4个学校官方网站和平台

用途:查询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推免名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拟录取、报录比、历年真题等

网站:(以北大为例)

①学校研究生官网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②学校招生信息网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③专业所属院官网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④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招生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三) 2个排名网站

用途:查询院校和专业排名

网站:

①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链接:http://www.cdgdc.edu.cn/

②中国科教评价网

链接:http://www.nseac.com/

(四) 学长学姐

优势:成功的学长学姐往往已经摸透某个院校的出题风格,报考他们所推荐的院校,相比其他同学,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料和帮助,有一定的优势。

注:建议大家找考研学长学姐尽量找靠谱的,通过熟人介绍或是同一个学校。如果从知乎、论坛、贴吧上寻找,一定要擦亮眼睛。

(五) 大学老师

优势:大学教师因为常年处在教学一线,对各个高校的录取率、出题难易度都有一定的了解。当你对于专业和院校拿不准主意,可以尝试问一下老师的建议。

注:处在同一学术圈的大学老师往往会有些联系,如师徒关系,同门关系等等。如果身边有这种条件的话,一定要抓住好好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