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
记忆碎片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是万里挑一才是作家。结果就是,一万本书里面,只有一本为人所知。
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不足以完整连贯地展现出脑海中的电闪雷鸣或者风和日丽,我所能做的就是将飘过的一片片记忆摘取下来。
公交篇
由于父亲是公交车司机的缘故,我的记忆当中,汽车尤其是公交车绝对属于记忆深刻。那个时候的3路车,是从武林门到南星桥。武林门属于热闹一些的,终点站有一个小屋子,公交车司机们都聚集那里,小休一下。灯火不算辉煌,但是足够明亮。也许是人多热闹的缘故,人气旺了,在我记忆中就特别明亮。
3路车的另外一头,南星桥,给我的记忆就是惨白的灯泡,煤渣砖垒的站房,大嗓门的调度员。颇有些如今文艺片中,陆犯焉识里那种车站的味道。
公交车
[站外图片上传中...(image-f18cf0-1544411291813)]
我的家在六部桥,很高大上的地方。1000多年前,相当于国会山庄边。六部桥离南星桥也就是两站路,对我而言,任何比六部桥更远的地方,就是远方。六部桥在我的印象中,就是长满荒草的水城门。我一度站在六部桥上,遥思那个清明上河图的年代,这里小河潺潺,身边士子如云,不远处的御街上,纯天然的美女翩翩而过。
六部桥
站在六部桥上,可以闻到空气中一丝甜甜的味道。不远处就是卷烟厂。老爸一般抽3毛3分的利群,偶尔蓝西湖。几十年后,利群和西湖被包装之后,俨然已经是情怀制作,价格感人。当然这时候,我们已经是世界GDP大户了。
出了六部桥,有个第四医院。我曾经算是那里的VIP,本身不算强壮的身体,加上父母特别的疼爱,结果就是一有头痛发烧,就去第四医院。第四医院巷口的水果店让我对用光有了最初的印象。就像现如今的学院派搞设计,镜子可以有效的增加空间感。对水果店的工农兵营业员来说,装修和设计应该和封资修属于一个层面的东西,但是这挡不住智慧的火花。结果就是,本来稀疏的水果加上了镜子,竟然呈现出一番物质极大丰富的感觉,很是给人幸福感。也是在这里,我知道了苹果是烟台的最好,鸭梨是天津的最棒。什么黄元帅,红元帅,那时候还没有红富士什么事。
老爸总是说,日本是吃不到苹果才侵华的。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这群司机讨论进口的三菱卡车怎么怎么棒,钢货好。日产面包车怎么怎么舒服,连门都是自动的。那时候,我觉得最好的卡车在粮食厅,都是一水的三菱5吨。解放和东风在三菱面前,就好像如今的山寨机面对水果机。最好的面包车,一定在省府,只有他们有一水的斯科达车队。他们有一个神秘的部门,叫“机关事务管理局”,我一度认为,他们里面遍布机关枪。
除了3路公交,就得是8路了,从鼓楼到艮山门。鼓楼我熟的很,城隍山下嘛,从小骑在老爸脖子上上紫阳山,下城隍山,到奶奶那里吃午饭睡午觉。至于艮山门,打铁关之类的地名,于我而言,就是洪荒之地。那得是多远啊!我很同情需要坐到终点站的那些乘客,每次听到有人买票到终点,我颇有一些在灞桥边,看发配岭南的同情。
另外的16路公交,可能在我童年时代浅浅地刻下了“理想”两个字。16路是当时风景最优美的一条公交线路。一头在湖滨一公园,现在的元华公寓。旁边沿着南山路是一溜的报刊窗,几大报纸都会贴在这里,80年代早期严打期间,那里也贴过许多的判决书,红色的勾子触目惊心,至今印象深刻。16路的另外一头就是浙江大学。16路在浙大校门口调个头,就完成了一个班次。因为二姨家就住在求是新村,16路我坐过很多次。对我而言,终点站前面的这扇气宇轩昂的大门,代表着无上的荣光,里面都是天之骄子,都是将来要改变世界的了不起的人物。后来的浙大,大门更加的气派开阔了,只是对于已经长大的我而言,已经不再那么神秘,不再那么高不可攀。16路给了幼时的我一个很朴素的印象,这就是大学,就是将来我要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