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人了,支撑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最近因为疫情的缘故,本就乐于宅在家里的人,倒是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偶尔接到来自家人的问候都是这样的对话。
妈妈:“在家干嘛?”
我:“学习……”
妈妈:“还考试呀?快别考了,又不去工作,考出来证又有什么用呢?”
我:“……”
首先是默默无声对抗,然后就是直奔主题,问一下打电话的主旨。嘘寒问暖一阵发现也没什么中心要义。母女之间本该亲密无间的时刻,总是以妈妈的无话可说而告终。这样的亲子关系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有时间再深入探讨。
还是回归到当下,先自我介绍一下。
本人性别女,1987年生人,已婚,二胎宝妈,全职家庭主妇一枚。孩子健康活泼,丈夫努力上进,家庭美满幸福。十年婚姻的主题曲就是独自带娃,出生间隔十一个月的俩娃,一个人还真得有个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得来。起居、吃饭、睡觉……出门那应该算是奢望吧!回想过去只能说现在算是苦尽甘来吧!
最近,对学习写作产生了兴趣,希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下复盘。记录一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但是又碍于今年报考了中级会计职称,迟迟没有得空好好的练习写作。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总共三个科目,两年内三科全部通过视为合格。去年考试仅通过会计实务考试,今年要备考两科压力还是很大的。如果今年没有通过考试那么去年的考试成绩作废。这样 就产生了两年的滚动恶性循环了。所以,今年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职称考试顺利通过。一如会计之门深似海,不是在备考就是在去考证的路上……
从来没有做过会计工作,却在小儿子一周岁多点的时候,开始报名备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然后紧接着考了初级会计职称,接着又抽空考了驾驶证。等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闲来无事又自学考取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结果,还是因为鱼(工作)和熊掌(照顾孩子)不可兼得没有机会参加工作。
为什么要各种的考证?为什么一定想要参加工作?应该跟个人经历和现实社会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依稀记得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每次回家好像都不怎么受欢迎。因为回家就意味着父母又得给我生活费了。本来从出生的时候就被嫌弃是女生,在我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整天唠叨着奶奶看到她生的是女孩,基本就不再进我们的家门了。母亲也曾很多次说起,女孩子上学没用,到时候都是别人家的人云云。
所以,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能支持念完已经算是破天荒了。大学?没有期待,没有向往,学习的机会在父母眼中已经止步了。心中的不服气迫使着一个高毕中业生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但是,又手无缚鸡之力。帮人加工过手工水饺,去柜台卖过手机……都是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还曾报名参加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其实就是国家发放补贴,顶替一个补贴名额学习了计算机,主要就是打字练习)。辗转又去参加了会计培训(为了省300块钱的学费,学习了一些皮毛,没有考证就去找工作了)。无论在何时都得有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这也就是一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原因。
现实的社会更讲求男女平等,男人不再是一个家庭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了。即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女人也不能放飞自我不学无术。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不是我没有能力工作,而是我选择了不工作。如果用时间换工资那是生活所迫,如果有能力用钱换时间那才叫本事。
总是希望有人能够给我们一些指点,但是很多时候换来的却是各种的指指点点。终归是本事还没有学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