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获感读书萌宠

一座房子一张照片,一位大师的自由(读《荒野上的大师》感三)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后来的六六

(三)胡适

于大众,谈起胡适,会想到什么呢?是前期鲁迅的痛骂,还是后期的集体批判?

于胡适,他只想被称为“胡适之先生”。虽然外界还送他雅号“人权斗士”。因为他毕生致力于寻求个人乃至国家的自由。

这位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激进地提出要“整理故国”,提出要以科学的精神评判“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作为学者,他在哲学、史学、小说考证(如红学)多个领域开风气,对社会改良和进步的意见激进,推动白话文运动,等等,一生成就斐然,也招敌无数。

他的敌人不仅仅是敌人,还有曾经的朋友、他的学生、他的儿子,从1954年也扛起了批判的旗帜。1955年三联出版社出版了《胡适思想批判》,作者郭沫若。

但他也是个杠精,不怕“网暴”,他把许多批判的文章收集来看,并逐一加注反驳。在众多的声讨中,最让他迷惑的是老友金岳霖的转向,他写到“问岳霖何以不要自由。”

大概是别人也就罢了,岳霖何以?!

就是这样一位斗士,在1962年的一个夜晚倒下了,那时元宵节刚过,月还圆。

当日,台湾“”中央研究院”召开了第五次院士会议,晚上举行了酒会,胡适作为院长在台上发言,有感而发,讲到自己40年来挨过的骂,受过的批,但他是斗士,斗志依然昂扬,这位71岁的老人展望着“中研院”的未来,要“在知识困难、物质困难的情形下,做出点东西来。”

一如他的名言“怕什么环境恶劣,只要心灵洁净,处处皆是好风光。”

这场晚宴,虽然他在激动中努力平静,却还是在和客人握手告别转身之际,仰面摔倒,后脑撞上桌沿,随即重重倒在地上。

这位已是白发苍苍的斗士,结束了"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一生。也为自己做了最后时刻的注脚。

他的倒下震动学界,还有民间。别时,据说有30万人参加送行。

蒋介石亲笔题写了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挽联耐人寻味,却也中肯。

蒋介石对胡适的重视与示好一部分源于大陆对胡适的批判。为表达对文化人的尊重,蒋介石用自己的稿费而不是政府拨款,为从美国回来的胡适择地造了一座房子。

但胡适对蒋介石的示好没有积极的迎合,迎合有违他独立自由的秉性。

在胡适就职中研院院长的典礼上,针对大陆的批判,蒋介石赞扬胡适“个人之高尚品德”,并希望“中研院”能配合“反共抗俄”。胡适却反驳说“你错了。”他说自己之所以在大陆被批判,“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而是他自己在青年们“思想上、脑筋里留下许多‘毒素’”。

他还表态,搞学术就是搞学术。

而且搞学术还要温情,做人也要温情,他不愿别人叫他“胡院长”,希望称“胡适之先生”。他希望在写给院士朋友们的公文添上“吾兄”两字。

他还希望换处房子住,倒不是蒋介石用稿费建的房子不好住,而是“太太打麻将朋友太多,公家宿舍,中研院的传统是不准在宿舍打牌,不能坏了规矩。”

虽然他是院长,传统一样要遵守。

民国那些大师,那些消逝在时光中的长衫背影,身处历史拐点,但做人做事都很纯粹,所以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只是生与死,于个体都在时空之外。

对于胡适的突然离世,他的夫人,家里给他包办的江冬秀,深受打击,悲痛中,不知该如何处理后事。她没想到的是,胡适在五年前就留下遗嘱,共8条。

其中关于财产的处置,都交给了江冬秀。虽然这位一生追求自由的斗士,为了孝道认下这桩包办的婚姻,在最后的时刻,还是给予了结发足够的信任和爱意。

对于他俩所生的两个儿子,胡适也做了细致的考虑,尽管他并不知道那个批判他的小儿子,已经在大陆离世。

江东秀这位未读过书的小脚妇女,也有她的包容与智慧,在胡适下葬时,在棺椁里放下了韦莲司的照片,那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子,胡适的精神伴侣。

韦莲司作为胡适的挚友和女友,终生未嫁。他们相识48年。

胡适之先生去世时,有这么一副挽联“先生去了,黄泉如遇曹雪芹,问他红楼梦底事?后辈知道,今世幸有胡适之,教人白话做文章。”

“今世幸有胡适之”,于韦莲司,又何尝不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