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名词
2022-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朵儿淘气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提前症”的文章,觉得挺有意思。
文章说普通人中有20%的人会经常拖延,但也有一部分人不仅无法忍受拖延,还喜欢早早完成任务。这叫作提前症。有提前症的人通常会在一件事情的截止日期到来之前就早早地把这件事解决了,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一件事情一直拖着不做。
有科学家设计了实验来研究提前症的心理根源。参与实验的大学生需要穿过一段长长的通道。在穿越通道的过程中,通道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重量相同的小桶,但两个桶到终点的距离不一样。实验参与者需要在穿过通道的过程中,任选一个桶并提着它走到终点。
结果很有意思。有“提前症”的大学生看到第一个桶时,便会直接提起来一路拎到终点,而不是去提第二个桶,即使第二个桶距离终点更近,提起来也更省力。
为什么有“提前症”的人宁愿选择更费力的做法呢?科学家在研究结束之后,询问了这群似乎做出“不理性”选择的大学生。他们的回答十分接近:因为先拎起桶就可以先减轻思想负担,无须再想着拎桶这件事。对他们而言,身体负担不像思想负担那么令人难以忍受。所以,提前症“患者”之所以选择不拖延,甚至早早地把事情做完,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滞留在大脑中的思想负担。
看来“提前症”也并不好,试想提前完成一件事情,可能就只会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工作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还会形成莫名的焦虑,造成心里的压力。
但是“拖延症”也不好,事情到最后的极限时间才去完成,如果是事先计划和规划好、考略的极度周全还好,如果是临阵磨刀,匆忙上场,这工作质量和效果也得重新考量。
说到底,做什么事还是需要掌握好度,认真细致、做好前期的铺垫和规划,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