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0年,莎草纸的制作
莎草纸,英文名为Papyrus,是一种由古埃及人广泛使用的书写介质。

它的制作原料是纸莎草的茎,这种植物在当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非常丰富。莎草纸的生产过程包括去除硬质绿色外皮,将浅色内茎切成约40厘米长的条状,再切成薄片。这些薄片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去除糖分,然后并排放置形成一层,其上覆盖另一层互相垂直的薄片,形成类似织物的网格状结构。
接着,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之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平(现代通常使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最终得到莎草纸成品。
书写面需进行施胶处理,以防墨水洇开。莎草纸在古埃及的使用一直持续到9世纪,之后逐渐被从阿拉伯传入的纸张所取代。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
现存最古老的莎草纸实物文件包括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

莎草纸的制作技术在消亡后失传,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重新发明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莎草纸在英语中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πάπυροςpapyrus,这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词源。
古埃及人将莎草纸称为pa-per-aa,意为“法老的财产”,表明法老对莎草纸生产拥有垄断权。然而,至今未发现古代文献提及这一说法。在埃及语中,莎草纸被称为wadjw3d,tjufytwfy,和djetdt。希腊语的papuros与埃及语之间并无已知的直接联系。莎草纸的保存条件要求干燥,潮湿环境易导致其损坏。
尽管如此,在埃及干燥的气候下,莎草纸得以良好保存,使得一些古代文献得以流传至今,如Elephantine papyri、奥克西林库斯(Oxyrhynchus)的发现以及拿戈玛第经集(Nag Hammadi Codex)。这些文献为研究古埃及及地中海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