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个老蒜味: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有时终须有,凡事不要强求。经过这些年后,慢慢理解奶奶的话”。这是电视剧《最好的安排》中,孙女赵子惠的理解。
她来自蓉城,坚信自己在关键时候一定能过一个个大坑。高中考试、高考、研究生考试过了,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后,一心到巴黎总部工作的目标,通过三年的奋斗,也实现了。但年纪轻轻的她,就得了脑部颞叶肿瘤,且四次昏迷,谈恋爱快乐时,陪高大上的肖总喝酒时,事业严重受挫时和奶奶火葬后。第二次,陪客户喝酒酒醉,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强制洗胃后,医生曾提醒,需住院观察,但她还是没有接受,继续打拼。让我不理解的是,男朋友徐天前三次也都在场,似乎感觉不对头,却未坚持,第四次送往医院检查,也不深究。如果编辑把他视为年纪轻,比赵子慧小三岁,长不大,不懂事,理由好像并不充分。
命运,是一个老话题。年轻人勇于抗争的故事,屡见已经不鲜。我们看到过或听到过,除了亲人外,想必不会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年轻人就业后,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鼓励。来自亲情,来自朋友,来自同学,甚至来自上级,都要一起来鼓励,鼓励他们克服苦难,勇于拼搏。但这毕竟是内环境,仅仅在精神上的鼓励,是不够的。为此,我们不但要鼓励他们,还要一起来切实关注他们,一起来创造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让来大小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充分享受到作为人的待遇。人之所以是人,就是思想敏锐,生命高贵,想过不一样的生活。创业者的待遇也不外乎这样几种,一是创业基金支持,二是待遇享受,住房福利待遇、交通福利待遇等等。应该说鼓励年轻人在城市打拼的政策,出台的比较多。但有的早已过时,需要更新。有的是从控制城市规模的角度出发,政策制定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创业者的认知角度。
眼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风生水起,政府和市民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城市的活力,靠的是年轻移民,只有不断地吸纳年轻的移民,不论他或她出于什么目的,都要设法让他们留下来,有事做,有房子居住。这样,他们就觉得在城市有奔头,才会觉得自己有面子,有尊严的活着。
命运有时终须有,凡事不要强求。我不知道编剧的实际年龄,为什么会拿“事业有成,身体衰败”相对应,这样消极的观点来暗示创业的年轻人。但我一定知晓,这对年轻人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暂且不去评价,这影响是正的多,还是负的多。我希望编剧,是否能更积极一点,从更高的层面,从人性挖掘的角度,再写第二部、第三部文本出来,鼓励鼓励年轻人。
曾有一段时间,我曾把上海称作“魔都”,主要是深受“8· 13”淞沪战役,日本占领上海后,实施恐怖统治的影响。这方面的书籍,看了不多,抗战剧倒看了不少,估计在十部以上。也可以把它称为“幻都”,随着经济发展,它不断在变幻,给人有一种难以亲近、难以捉摸的感觉。为此,一听到同学、朋友的孩子,选择在上海工作,我就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但也只是赞叹,并没有从深处去思考。
化了两天两夜时间,看了这部连续剧之后,相信我对上海会有新的认识。只是今早的我还不能完整地说出来。愿在上海的同学、朋友,能给我思想与实践的佐料,让我认识得更完善更彻底。
职场那个老蒜味:命里有时终须有我爱上海,我更爱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你们永远是我的榜样。
陈水河,写于2018.1.29早上6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