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我们每个人都是风筝,在妈妈的手中牵着

2023-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剪剪风

        本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又忽然来个大反转。前一天还是二十度的温度,而昨夜晚的几滴雨,立马让和暖的日子不见了,今天出得门去,迎面扑来的寒风可真是不亚于冬天的寒冷。

          春天,除了天气多变以外,在北方也是一个多风的季节。

        想到风,就不由得让人想到风筝。

        想到风筝,就不禁会让人想到普测60篇中的第九篇,李恒瑞的《风筝畅想曲》。

        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假日到河滩上去转转,看见许多孩子再放风筝,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上,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连心也被悠荡得恍恍惚惚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放风筝,大多是自己的长辈或是家人编扎的,几根削的薄薄的竹篾,用细纱线扎成各种鸟兽造型,糊上雪白的绝版,再用彩笔勾勒出面孔与翅膀的图案。

        我们家前院有位叔叔,就擅扎风筝,他扎的风筝远近闻名,不止风筝的体形好看,色彩艳丽,飞得高远,他还会在风筝上绷一叶用蒲苇削成的膜片,经风一吹,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是风筝的歌唱,在蓝天下播扬,给开阔的天地增添了无尽的韵味,给驰荡的竭尽带来几分疯狂。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的风筝都是叔叔编扎的。他的风筝不卖钱,谁上门去要就给谁,他乐意自己贴钱买材料。

        后来,这位叔叔去了海外,放风筝也渐与孩子们远离了。不过年年叔叔给家乡写信,总不忘提起儿时的放风筝。香港回归以后,他在家信中说到,他这只被故乡放飞到海外的风筝,尽管飘荡游弋,经风沐雨,可那线头儿一直在故乡和亲人手中牵着。

      这段话,不止有儿时的甜蜜回忆,还有叔叔的乐善好施,以及更让许多游子魂牵梦萦的希望——回家。

      作者在末尾说,不光是叔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风筝,在妈妈的手中牵着,从小放到大,再从家乡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篇《风筝畅想曲》中的叔叔,特别像我儿时记忆中的一个人。

          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隔壁村庄忽然来了一位海外游子,据说他是在很久之前就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乡,去了国外闯荡。而这次回来,也算是衣锦还乡,不紧带回来媳妇和孩子,一家人的装扮在那时候也是非常体面。

        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带着孩子老婆回来看看而已,那个年代的他们相比我们的条件应该好过我们的。

          但就在所有人带着疑惑想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他自己却主动提出来,留下不走了。

        他说,不管贫穷与富有,还是家的感觉最好,因为能让他感觉到安稳踏实,一颗心再也不用去漂泊流浪。

          而身处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在心里又何尝没有一个这样的愿望。不管走多远,不管离开家乡多么久,而那根风筝的线头依然稳稳的还在妈妈的手中牵着。

        当有一天我们累了,想家了,只要妈妈动一动牵在手里的那根风筝线,我们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