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苏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何谓大英雄?梅长苏是也!
偶遇《赤血长殷》一曲,被其慷慨深情所感,查其来历,遂知电视剧《琅琊榜》。当一袭白袍风中飘逸的梅长苏于碧水轻舟出现,向来有古典唯美情结的我,被深深吸引:如此一个气度不凡的翩翩佳公子,竟能让天下英雄为之折腰,何也?
开始追剧,一发不可收,几天里已把全剧看完。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剧情一幕幕展开,梅长苏的迷离身世逐渐水落石出,其旷世奇才与不凡的抱负也得以展现,人物形象慢慢升华,整部剧的立意也渐渐升华到一个极高的境界。对梅长苏,从最初的好奇、欣赏,到误解以至不认同到最后的恍然大悟与震撼,我对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梁王子嗣众多,其中两个儿子为他所重:一是太子,二是景桓。太子平庸,所幸有个极精明的母亲,身边亦有不少谋臣能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七珠郡王景桓,其胆识魄力胸襟都非一般人可比。很多时候,他不需要借助谋士,已能看清形势大局。他果决,目光敏锐,鉴赏力也强,学识也颇渊博,深谙人情世故,求贤若渴、从善如流。他知道能人志士需要什么,往往能投其所好!对梅长苏视若至宝,所愿给付的甚至远超于极崇拜梅长苏的景睿。
太子与景桓同时拉拢梅长苏。太子愚鲁,固然难得梅长苏青睐,但以景桓之才俊,为什么也得不到梅长苏的扶持?难道,梅长苏选中靖王,真只如他自己所言:无论帮太子或是帮景桓,成事都易如反掌,只有帮本来毫无优势可言的景琰夺得,才能证明自己手段了得?又或者,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靖王是自己多年的好兄弟?
非也!
誉王是个人才不假,却决不会是个好国君。誉王已尊为七珠王子,却仍贪得无厌。地方出现灾情,他想到的不是救老百姓于危难,而是趁火打劫,利用赈灾中饱私囊;他重视人才不假,然而他之爱才却是为了一己之私。为得到“人才”的支持,他甚至对左右近臣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乃至包庇护佑,毫无原则可言,未正其位已乱国法。他薄情寡义,一旦臣下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便宁可牺牲臣下。这种种行径,令人心寒。一个人,才学愈广,能力越强,地位愈高,倘缺了仁爱,则为祸越大。这样一个骨子里透着自私的人物,天下若落入他手,老百姓岂不遭殃?
梅长苏之不选景桓,是敏锐的他早从景桓身上嗅到了腐朽。而唯一让他看见金子般人性光辉的,让他看到未来政治或许会清明的,是靖王景琰。
景琰骁勇善战,爱民如子,是个济世之材。然而说到政治谋术,与“多智而近妖”的梅长苏相比,靖王显然是太不聪明了,他过份耿直,不知变通,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把握机会、及早铲除敌人……可是,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优点。此人赤胆忠肝,往往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背弃“仁”,而这,正是一位明君的基本要求。梅长苏慧眼识人,从一开始就认定了他,而梅长苏之可贵,更在于他对靖王的不离不弃,即使遭靖王误解唾弃亦不改初心,忍辱负重,照样全力支持。
梅长苏,是一个很耐品读的人物。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梅长苏的胸襟,比宰相还要宽广。
他身负家仇,以他的才识谋略,却从未想过要简单的复仇、泄私愤,像言太师那样的想以炸药炸死梁王的不计后果不念家国不顾苍生的复仇方式,他不屑为之。他选择的,是推翻一个多疑冷漠自私的君主,把江山献给一位刚正爱民的明君,因此他选择了靖王。这绝非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更不是为名为利,也不只是因为靖王本来就是自己的好朋友,而是,因为他深深了解靖王秉性中的善良、刚正、爱国、恤民,靖王是一位真正的贤主。靖王,不以私利为念,也不屑于玩弄权术,他所敬重的,是真正的君子和豪杰。而仅仅依靠一分磊落,显然不能成就王业,这背后的种种奇谋,种种手段,梅长苏瞒过了靖王,宁肯自己担下种种可能要背负的骂名。而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忘记家族的使命,运筹于帷幄,不但洗尽了冤曲,也扭转了乾坤。
如言太师所说的,“名利二字太小,绝非是先生的格局。名利之诱,皇权之威,自然不会被你放在眼里。”“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闯。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救。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可以说,梅长苏虽然只是一介弱质书生,却胸怀天下苍生,腹有良策,秉浩然之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国士。
如果靖王从一开始就彻底信任梅长苏,那自然能少走许多弯路。可正如梅长苏所预测的,如果靖王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以靖王的重情义,他断不会为了自己得天下而忍看好朋友受苦蒙冤。正因此,梅长苏选择了隐瞒身份,宁肯自己忍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也要煞费苦心地护靖王周全,为他筹谋,或者,正因如此,才更见证这份情深义重及用心良苦吧!
梅长苏,演绎出治世能臣的新高度;梅长苏,我心中的英雄!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