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象征和比喻说起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素姐姐

       

        在4月18日第二次心理课上,李老师开头讲的第一句话就是:

        有心理问题的人永远不要跟他讲道理。因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从小懂得太多。人的世界没有“必须”、“应该”、“一定”,这不是人话,这是物话。头脑中有这个框架又做不到的人就会很痛苦。对此,李老师特意用打枪来解释:怎样永远是枪枪打十环呢、那就是打哪儿指哪儿。就是说,你先打完了,然后在打中的地方画靶子,所以才会是枪枪十环。李老师讲,人为什么会从容?因为他的字典里没有“必须”、“应该”、“一定”这样的词汇。

        关于这点,我在4月20日的日记里专门写了一篇。其实,好好想想,生活中有好多人动辄就要求别人“必须”怎样、“一定”要怎样!尤其是督促孩子学习的妈妈们。前几天,我就听牛妈给牛打电话布置学习任务:你今天上午必须把所有网课给都录下来!回家我要检查!你一定要完成!仿佛可以听到电话那头牛哭唧唧的声音。其实,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不行吗:牛牛是男子汉,妈妈相信你上午会将网课学习完成的对不对?妈妈给你加油哦!遇到不会的可以问姥姥,也可以电话妈妈哦!

      李老师讲什么是合理?合理,就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二合一。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质,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精神,就如同太极图的黑白两面。而大多数人的灵魂跟不上肉体,他们往往对不起这幅好皮囊,暴殄天物;反观英年早逝的人,往往是肉体跟不上灵魂。

        这点知识我可是整整咀嚼了一周在思考。英年早逝的人,肉体跟不上灵魂。为此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发现英年早逝的科学家还真是不少:网易首席执行官孙德棣,2005年因胆囊癌病逝, 享年38岁;运筹学界精英何勇,2006年患肝癌去世,享年36岁;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2005年心肌梗塞去世,享年32岁;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学者焦连伟,2005年心肌梗塞去世,享年36岁;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2005年肺癌去世……为什么他们都会英年早逝?想做的事事情太多,肉体跟不上灵魂奔跑的速度。而我等芸芸众生,往往肉体已经从青年实实在在跨入中年,灵魂却还停留在不知是少年还是少女的年代懵懵懂懂不肯走远。

        李老师讲到象征和比喻,他说心里的东西只能靠解释,没法说明。他特别说科学的都是说明,那么我们怎么让人们理解呢?就是用人文的东西来解释给人们听,所以在说明和解释之间有一个理解的桥梁。也就是说解释的深度不可能超过你的理解。要学会解释,同样的事情,我的解释来自我的理解,你的解释来自你的理解。老师用电视机的说明书举了个例子,他说,无数个同一款型号的电视机只有一个相同的说明书,但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那么对说明书的解释就不同。
        李老师讲到这里,特意说,有人在网上说某些在网上发言的人没有脑子,其实这只是“你只能看到了人家想让你看到的,你看到的,听到的,只是人家想让你看到想让你听到的”,仅此而已,并不代表人家没有脑子。

        由此我想到抖音上爆红的“郭老师”,她可不就老师说的这种人嘛!看起来傻乎乎没心没肺,实际上你又怎知人家没脑子?没拿出来和你玩罢了!

        那么我们怎么样来理解呢?靠比喻,靠象征,老师特意用《诗经》当中著名的一首诗《硕鼠》来给大家解释什么是比喻和象征。

        李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恋人之间女孩会问男孩儿,你爱不爱我,爱我有多深?那么聪明的男孩子会打个比方说,我爱你,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但老师讲本体和喻体是两回事。

        老师讲到了象征。他说,做梦是你用无意识用象征性的语言给你自己写了一封信。

        李老师讲,比如有朋友说你胖还控制不了体重,你就是饿死鬼。会形象地借助老百姓听懂的话给他讲,这就是从象征层面来理解东西。

        以上这些仅仅是李老师第二堂课正式内容的前言部分。有的悟得不太透,但尔萍姐说,李老师的东西不理解不要紧,先背下来,会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重复,慢慢就会用到的。

        吾怕忘,谨以此日记以记之。

        (2020.4.25安素日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