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哲思

《孟子》感言集之102:天时地利人和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17人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孟子》感言集之102:天时地利人和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留给子孙后代最著名的三维分析的思维模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特别的感触,这句话现在成了中国人的口头禅, 不管他们有没有读《孟子》,都会使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维来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与进度!这三维思维模式已经成了中国人考虑问题的基本框架,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他们都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性与平衡性。

      原文如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意是: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见方的城池,七里见方的城墙。能够团团围住反复进攻,如果团团围住反复攻击,肯定是占有天时;如果不能取胜,肯定是天时不如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军队以及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够多,居然放弃这座城池逃跑,这个就是典型的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说:管理统治老百姓其实不需要用边界线来限制,巩固国防也其实不需要用什么高山大川来增加险阻,威震天下四海也不需要拿出强大军事武器。有道义的人会得到更多帮助,无道义的人会失去更多帮助,一个得不到帮助的人,最后连亲戚也会背叛他,得到很多帮助的人,天下人都会归顺跟随他。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战必胜!

个人看法:

        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军事思想观源自于儒家文化的源头《易经》,当年孔子在学习周易,周易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就是把宇宙三个重要的因素进行整合考虑,这三个因素就是:“天-地-人”。因为人类命运离不开天地运行的影响。所以孔子在《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后来的《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三才关系后来被人用于预测个人的命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控,怎么把控就是一个极大的学问,于是有人通过《周易》三才理论阐述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干就是代表天机道,地支代表地脉道,藏干代表人间道,命数就是这个天地人三才之道组成的,这里就变成玄学。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着重谈到了“天地人”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天地人也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荀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天地人的理论后来引申到军事斗争,各种军事学家都在“天地人”三才关系上下功夫,企图得出战争制胜的规律,如《孙子兵法》始计篇有云“天地人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同时的《孙膑兵法·月战》:"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总之,不管是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孙武、孙膑…这些古代哲学家,他们都受到了《周易》的天地人三才关系思想的深远影响,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中,取决定因素的就是人!人也是最宝贵的因素,所以,把人的因素搞定,就把一切问题都能够搞定,得人心就是得民心,得民心就是得天下!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02:天时地利人和

2018-9-3 于上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