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模型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雪峰LXF

今天晚上在最爱罗宋汤的带领下,读了《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的第四章。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包括这本书里的很多科学育儿的书籍里,都讲了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要允许孩子们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而努力,家长不能帮助的太多。因为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控制系统的,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下这一点的合理性,以及提出我的建议。

控制系统的模型

先介绍一下控制系统的模型。下面图中就是一个经典的控制系统。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模块就是(1) Controller(控制器), (2) System (系统或者是被控对象)

control-system-principles.png

控制系统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设计controller。 为什么呢?因为原本的系统system,是无法产生我们希望的输出的。因此我们需要加一个controller,帮助其改变输出。控制系统的核心,实际上就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控制器 controller,使得系统system 的输出,能够满足期望的要求。

控制系统和育儿的相同之处

很多家长的育儿观念和这个控制系统的模型几乎一样:家长是controller,
而孩子是system,因为仅凭孩子这个system,其输出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家长这个controller的作用,使得加入该controller之后,孩子这个system能够满足要求。

例如,孩子系鞋带记不上,家长就赶紧去帮忙;孩子吃饭不好好吃,家长就去喂;孩子遇到人际关系的困难,家长立刻去帮助解决。

用上面图中这个控制系统模型来教育孩子的好处是,快速有效。只要控制器设计的好,几乎孩子这个系统的输出可以完美的反映期望。

上述模型的问题

然而,上述的模型有两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

采用上述控制系统对应的育儿观念的家长,实际上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即家长认为孩子长不大,不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对应到系统中,就是即假设该系统system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假设是错误的。在控制系统中,有一种方式叫做自适应系统,这个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的输出和自己的输出,动态的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和参数,来达到完美输出的目的。我认为这个才是应该有的育儿观念。自适应系统的育儿观念有几个关键点:

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在孩子遇见问题的时候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或者直接帮助孩子,虽然这样的控制系统模型输出很好,但是一旦controller不再其作用,或者system不听controller的作用了,系统就崩溃了。而如果家长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自身成为一个自适应系统的话,虽然短期比较耗时费力,但是一旦孩子建立了自己的方法,养成了好的习惯,该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鲁棒性要远远高于前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