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have a plan B 永远都有B计划
2013年,公司的电商项目刚启动时,就我一个人。首先就是要招运营。有一个意向者和我谈得颇为投机。薪酬方面的要求高于我的预期,但我去申请下来了;后来他又提出想要总公司的编制,我又去申请了。再后来,他犹豫了。
我想,是不是觉得我答应他前面两个条件太爽快了,进而他觉得自己的条件开得太低了?催问无果后,我就把自己的QQ说说改为“Always have a plan B”,也不再理会他,去联系另外一个意向者。
后来他主动来联系我了,笑着说,Megan,你也别Plan B了,我就跟着你干吧。我接纳了。当时的想法就是,没有他,也会有别人,因为这个项目势在必行,尽快开始才是最重要。
对公司来说,无论是他还是我,缺了谁都可以照常运转下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句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了。经过这个事情后,我是更珍惜这个平台和机会了。
后来有朋友在我的说说下面留言“看小时代了?”我有点不太明白她的意思,但应该是和Plan B有关的,我不喜欢看青春偶像电影,就冲着“Plan B”,我去看了。
宫洺打电话告诉助理林萧,自己的手机充电器没有带,林萧不知道宫洺的手机型号,便为他准备了6种型号的充电器。宫洺分配给下属应急的任务,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自己总是做另外一个准备,所以就有了plan B。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认可点就这个Plan B上。我身边做外贸的优秀的同事和领导也是这样的作风,甚至还有Plan C & D。作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Plan B是起码的素质。
前些天,一个同事发了一张图片到团队群里,图片是董事长办公室的门上钉着一块铭牌“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解决方案再敲门”,他是当笑话发给大家的。但也是在善意的提醒大家,想要做一名让领导欣赏的下属,你要学会让领导做选择题。
四年后,电商项目结束,我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的问题:怎样过后半生。创业?回去做外贸?去一个清闲的岗位养老混日子?回去做全职妈妈?后来我做出了选择,非之前面罗列的任何一种。我得感谢我的女儿。她的人生Plan给我很大的启发。
女儿Dora从明白这个社会有各种职业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Plan。
当她第一次验小血被护士扎哭了后,就觉得做护士很牛,于是立志要做一个护士。我很认可,说以后老妈看病全找你了,你给我扎轻一点哈,她很高兴得答应了,好像等她一长大,就能成为她想象中厉害的护士。
等上幼儿园了,她非常羡慕他们的老师,立志当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说挺好的,当幼儿园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非常开心(我那些幼儿园的当老师的朋友们看到这句是不是要笑了?哈!)。
等她上一年级了,她觉得小学老师比幼儿园老师威风,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就能让她乖乖的,于是又想当一名小学老师。
去年和她一起看了电影《逆时营救》,她觉得宇宙奥秘无限,改志向为当一名研究虫洞的科学家,这样她能逆时去改变一些不好事情。我由衷的夸赞,妈妈从来没有想过当一名科学家,并告诉她,要当研究虫洞的科学家,首先得学好数学和物理。她于是很在意她不太喜欢的数学了。
女儿从小的志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轻易的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这个项目不成功不等于我的人生就不成功。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眼光来衡量和左右自己呢?我才38岁,我才不过过完了上半生而已,如果健康,没有意外,我还可以有至少30多年的时间。
培训师在参加中层管理干部培训中,我意识到,企业内训师对我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的岗位。当过老师,讲课不是难事;学过且干过人力资源,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当过业务员知道新人成长过程有很多“梗”;做过业务科长,所以非常明白科长们成长经历、立场和想法;还独立支撑和管理过一个电商平台,我也明白经理们和老板的苦心和需求。
这个发现让我欣喜&欣慰,我之前以为的弯路原来“没有白走”。去当一名企业内训师,这是一个Plan B。
人生应该去实现梦想。于是我开了公众号,开始写一些原创的文章。在百来人的老乡聚会上,我自我介绍时说,我折腾了前半生,人到中年,我立志要当一名作家。我的宣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老乡们没有记住我的名字,但是他们记住了这个老乡想当一名一般人不会想去当的“作家”,有超过一半的人关注了我的公众号,还有人给我推荐了其他已经走在作家路上的老乡,还有公众号做得特别成功的老乡,还有一位海归老乡给我推荐了他的朋友,说这位朋友有和我一样的理想。
那天我特别的感动,因为一开始,我只是想以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来一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有个噱头,让大家记住我,带一点玩笑的性质。但最后的结果超过了我的预期。我迈开了一小步(开了公众号发了几篇文章),且大声的说出来后,就真的拥有了这样一群和“作家”相关的朋友们,还有人和我说,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
Plan C & Plan D 的想法也涌现出来。原来人到中年,放弃固有的偏见,世俗的观念,也可以和孩子一样,有很多美好的选择,而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里。等明白了这点,你会释然,会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的童年是在物质还不那么丰富的80年代。五公里以往的小镇生活就是村里人的梦想。跳农门,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吃上商品粮,就是父辈们对读书的孩子们的期望(天知道,现在的我多想成为一个地地道道,拥有土地的农民,可惜回不去了)。
他们能想到的一些职业,也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最好的职业,比如邻居家的男人在镇上当会计,每天都穿着笔挺,皮鞋锃亮的上班,他们觉得当会计好;哪怕是在农村里当老师也好,还是很受人尊敬的。等我跳出农门进入一个师范院校时,才知道大学也非最高学历,老师和会计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就业选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TA的视界,发展和变化的视界也可以改变TA的世界。这是我选择努力的原因。也是以后坚持的一个方向,努力去扩大自己的视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给的极好的一个建议。
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人到中年,遭遇事业的天花板,需要重新选择。她曾问我是怎样走出迷茫的。不知道这篇文章能否算做对你的回复。
前一段时间,新闻和文章批评得比较多的一个人是唐山的女收费员,因为她抱怨“现在我啥也不会啊,我就会收费”。我想经过了这一波的社会舆论,估计她也在考虑Plan B了吧?相信你,祝福你。铁饭碗没有,金饭碗也没有。如果我和你都是一只断尾的壁虎,不同的是你断尾是被人斩断的,我断尾是自己挣断的,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的。但过程是一样的痛。
希望我们都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有选择的自由。让我们为拥有这个能力而努力!
END
作者Megan,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二孩妈;
农村孩子,在全家的殷切希望下,为跳农门而读书;
学生时代属于“学民”,高考两次;
为考一个好大学,折腾过体育,却进了数学系;
教书时,不想过一眼看得到头的教师生活,考研了;
读研期间收获学霸老公一枚;
毕业后进入了保密性严格的事业单位;
受不了里面的节奏,和老公一穷二白来到陌生的城市;
入某上市公司,三年里从小白成长为公司中层管理者;
后辞职创业,选了一特殊项目,结果亏本50W关门;
后折腾了五年电商,热闹的年份销售近千万,算下来却是亏损,留下百万的库存……
接下来的身份是:企业内训师
总之,一个普通的俗人,
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前半生基本上用“折腾”二字小结了;
后半生开启,将继续折腾,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