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安徽安庆十里中心学校汪琼
计划了N年的日本行,这个假期因各种机缘,终于启程……
第一日:在路上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7月25号下午1:52火车出发去上海虹桥,在车上看书,和女儿聊天,吃东西,都没什么感觉就到了。从虹桥坐地铁到浦东国际机场,地铁自动售票机分三种:硬币、纸币、卡,女儿绕了很多圈才找到纸币使用处。地铁上挤得苦不堪言,人都喘不过气。下车处很偏僻,已入夜,赶紧打的到预定的锦江之星连锁店,干净,设计比较具现代感,最喜欢房间里的晾衣架,放在空调底下,衣服容易干。出门倒不怕舟车劳顿,就怕衣服洗晒不方便。好的设计就是要体贴到人日常的基本需要,那次去台湾,宾馆阳台上竟有晾衣服的地方,一直记得。自助餐已经没什么吃的了,女儿用淘宝叫外买,牛肉粉丝煲,饿了,什么都好吃。明晨赶车去机场。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很多第一次,都与女儿有关。
第二天:栗林公园
早上4:50起床,坐锦江之星免费接送车到浦东机场二号航站楼,女儿去拿网上预定的路由器,没开通国际漫游,联络全拜托它了。托运,安检,匆匆忙忙吃点面,登机。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春秋航空登机口在一层,坐摆渡车上机。飞机很小,晕机,头疼,却舍不得睡,白天的航班,又靠窗,很难得。从天上看大海,灰白,雾紫,浅蓝,蔚蓝,水天并不是一色,颜色极有层次地丰富。飞上航道后,蓝天如万年凝冰,白云如树,如山,如涛,起伏成海天。早年间和朋友们在黄山看日出时,感叹大自然雄丽之变化万端,但人类多栽进鸡毛蒜皮中不见!
快要飞临高松时,飞机缓缓降落,海上多岛屿,像绿色星辰点缀其上,房子多灰黑色,绿色稻田修葺平整,色调有点郁。十一点多到达松机场,很小,日本字认得几个,话完全不懂,女儿日语、英语轮流用,顺利过安检。机场大巴也赶上了,一张票710日元,第一次使用日元,完全没概念。一路看过去,这儿有八十年代乡村中国的味道,但极干净,家家户户门前屋后载花种草。这样安静、干净的小城,很适合我们这样怕热闹的人。行李放到女儿网订民宿后,午餐,乌冬面,是长条立体形,酱汁好,配菜也新鲜,连我这个不喜欢吃面的人都觉得好吃,酷爱面食的女儿可想而知。看她欢喜的样子,心里很多感慨:这些年独自在外,很多辛苦一个人扛着,独自消化,笑容很难得。
下午去高松站拿周游券、坐轻轨,分别碰到一位台湾女生,台湾腔听上去暖暖的,似乎台湾人在日本挺多的,都不大,可能是实习或打零工,接待中国游客,但高松这儿似乎不是中国人非常热衷来的地方。日本的交通网络设计很合理,公交站、轻轨线、港口等都连在一起的,换乘很方便,甚至不同线路之间转换时间都帮助乘客想好了。每一处都有时刻表,连公交车基本都是按时抵达,不知是怎么做到的。票价并不便宜,女儿买的周游券不仅省事,还省钱。后来慢慢感受到女儿花很多时间做的攻略非常实用,省了很多开支,却看到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第一站高松的栗林公园,票价610日元。日本园林强调与自然融合,亭院、渡桥都只是点缀,类似苏州园林喜欢使用的假山很少见到,小山不动,流水不断,松树成林,站在飞来峰上俯视掬月亭与偃月桥 ,几成一幅宋画。这儿水与树皆净静,山水养人,人亦养山水。掬月亭黑顶灰墙,周围植绿松,院落铺白砂石,用棕黑石块铺成点水桥式,如见故人。松间歇息时,和女儿聊:中国园林多文人园林,以抽象代具象,没有文化底蕴,基本看瞎或瞎看。日本园林倒返朴归真,诉之直觉,这是更高的功力。丫头的专业是园林,想多看看走走,有所比较和鉴别,这是我们此行的初衷,她有一定的背景参差呼应,感悟自然多,只是不喜欢说而已。
难免累,民宿很干净,主人是日本女子,短发,肤白,衣服宽松,多棉麻质地。民宿设置满是禅意,枯枝干花,绿植也多仙人球什么的。二楼进门左边一面墙的书,后来的三个早晨,我都在此写文章,翻书看图,不认日文啊!靠墙一排布沙发,各种靠垫。空间太小,觉得拘紧。
明天去直岛,女儿说直岛本是一座废弃的岛屿,请艺术家设计成一座艺术岛屿,上面有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刚到高松时看到一处黑白三层的民居,像他的处女作住吉的长屋,当然此房子在安腾先生的老家大阪。读过他的书,他是用建筑设计来表达思想的大师。后来看携程上一篇《一场因梦而生的建筑朝圣》,作者荒梁居然裸辞安排了一场朝拜安腾先生设计作品的5天关西自由行,才知道热爱之外还有狂热者!
第三天:直岛行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前读到这句话,心里想什么神人说这鬼话。这次直岛之行,终于知道这非鬼话,而是世话。人生如果是一双眼睛,我们常常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圆内,而世界远远在圆外——
坐船去直岛,行程40分钟,往返990日元,轮渡非常大,非常干净,座椅各种方向的都有,还专门设有躺下休息的空间,大概是为早起的人准备的。我们选择正对着海景的窗子,看山,看海,发呆——远山薄雾浓云驻亿年,海水漾锦绣。水,温柔如斯,洁净一切肮脏,却残忍得不动声色。山,沉默憨厚如许,却是漂浮在海上的人类唯一可以生根发芽的地方!
直岛上多白人,日本人,偶尔中国人。岛上见到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草间弥生、安藤忠雄、李禹焕。偶然在前言后记读过草间弥生的书,波点艺术,国际上影响不小,后来回到日本,精神上有一些问题,只有沉浸工作时才忘乎所以。但是我总以为南瓜、波点为主题还是单调,看到实体,果然不是很激动。
女儿学园林后,我对建筑、园林也有了兴趣,计成、陈从周、安藤忠雄的书都拿来看看,半懂不懂的,彭澍《造房子》还买了两本,但不曾想到竟有机缘与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相遇。整个美术馆设计在地下,造型只能从空中俯瞰。进美术馆,高大的水泥墙面,通道很窄,这是他标志性设计,人称他是清水混凝土诗人。中庭用白色石子垫底,构成三角形空间。抬头望天,天仿佛被镶嵌在镜头里面,别有深意。安藤对空间的安排,要么极阔大,要么极狹窄,在绝对值两头,逼着你回到自己的内心。这里有莫奈的睡莲,5幅,设有专门的展厅,需脱鞋进去看。这系列很多的画册上赏过,见到实体时,并没有很大的激动,凑近看,笔触老辣,颜色丰富,但是找不到艺术家的激情,可以触动我的那部分。詹姆斯·特瑞尔将光线本身作为作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我们站在台阶下往上看,紫色的雾霭充盈舞台,仿佛天上的瑶台。引导员提示我们走进去,只是倾斜的下坡,什么都没有,刚才的幻境只是光影造成的效果,可我凝视在那白色的墙上,仿佛看到了神话中的蓬莱岛。这就是以无当有的艺术手法吧,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家思想用设计来说话,顶级设计师多是思想家或哲学家!詹姆斯·特瑞尔第二幅作品是四方混泥土墙壁,头上被框住的四方形天空,类似我们中国四合院中的天井。不知他见没见过东方的住宅,但艺术的根部是相通相联的。二楼有座咖啡厅,来这儿的人也并不是为了吃喝,而是看海景,在一面巨大的玻璃窗前,海水、轮船、远山尽收眼底,很有窗含西岭千秋海的味道,借景向来是园林的妙笔横生处!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最厉害的设计还是在民居。直岛的民居多是灰黑两色,连白墙都极少用。房子并不都是旧楼,有的是刚刚做的,但是新房他们会做旧,旧房有一种说不出的岁月庄严与安然。小巷,很少有人,更无人声,偶尔来回的公交,鸣虫的叫声,连风声都听不到,人不知道哪去了?但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花草树木,修整得有模有样,花草用非常好看的、各式各样的盆钵承载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一幅艺术品。生活艺术化,原来真是可能的,可笑我对世界的认知,大多停留在阅读上。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有个能懂好几种语言的女儿的确是幸事,不仅攻略做得好,还能淘到当地非常有名的日本料理。我们去的那家,店面很小,很干净,里面坐的基本是外国人。套餐:一碗米饭,用陶碗盛着,配着红豆:浓稠的酱汤,用白瓷碗盛着;青菜切得很细,红的萝卜,黄的南瓜,青的豆角,白色方碟装着;洋生姜做成咸菜,用那种很小很小的、类似酒杯大小的青蝶子盛着;筷枕,使用草间弥生的波点,小块的鲜艳,加上中间淡淡的凹下去,让人爱不释手。餐具讲究到这个地步了,我算是明白了日本人气质为什么不一样。总是浸润于这种精致典雅、淡定从容的空气里,自然会在面像、骨子、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来。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直岛有很多非常小且耐看的设计。如果说地中美术馆渗透着西方的设计理念,那安藤忠雄的南寺就完全是东方的意境。他对建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永远超出我们凡人的想象——纯木的建筑,外表呈焦炭色,进去脱鞋,我和女儿紧紧牵着手,过道很长,完全漆黑,像回到子宫一样。静坐,你只能跟自己对话……好几分钟后,对面墙上有些微亮,两侧墙上也有淡淡的鹅黄的光。我以为是儿时放电影的幕布,引导员让我们走过去看看,原来采用的还是詹姆斯∙特瑞尔的光线效果,所谓的墙壁其实只是虚空。抬头看墙顶,两束聚光灯,像两个鹅黄的蛋,温和地散射着微光。
女儿说南寺是她最有感觉的地方!而我不知怎么回事,处处欢喜。角屋只是很小的一幢日式建筑,我这么小的个子都得低头而入,屋内一浅水池,池中不同形状的方块,从1到9不停变幻,好像星星坠入池塘。墙上白玻璃上,一对老年游客并坐的身影透过来倒映池中,说不出的天上人间。
基会所一样不给拍照,左右两幢小房,铺榻榻米,同样的布局,右间空荡荡,左间榻榻米散落干莲花,夜间能亮灯,寓意什么呢?觉得不够大气,还是喜欢庭院,铺白砾石,快近墙部分一粒花生形状的绿被,上植桂树,一巨大方形石桌立在一旁,极简,也极丰。
石桥同样是白砾石铺地,当中弯月形长石条立其上,取其意思,但无松或桂映衬,终是枯了些。厅堂完全敞开式结构,立柱撑着,地厅面与水檐面木纹颜色不同,整面迎风敞开,前庭亦摆一方形石块。石块,墙顶,天空,三个层次。累极,盘腿静坐,任凉风入心,可惜手上无卷。
不懂日文,也不知护灶神社有多少年,用似冰的材质铺成升向神社的梯子,很有想法。大门处一对石灯笼,一对麒麟,下刻“献奉”。日本石雕多,神社多,庙宇多,有户人家门前还供着石观音。引导员给我们一支手电筒,神社下有极窄长廊,石质,手电光才能看清路,忽然90度右转弯,冰质梯子巨然建在地下,冰之晶莹与石之峻朗在手电光下对立统一。也不知设计师如此神来之笔如何构思的,只道转身出洞,女儿在前,阳光穿过黑黑过道,用手机抢拍背景,居然出现彩虹十字架,惊得我钉在原地!
女儿喜欢去便利店买各种饭团、抹茶冰淇淋,干净,味道也新鲜。乌东面随便找的一家,居然吃成回头客。日本大小饭馆都提供冰水,凉凉一杯喝下去,肠道也拔凉拔凉的!我们住的民宿在步行街旁,吃饭、购物极方便,只是看各店面外不同的装饰,也挪不开步。
想着来过这儿的简灯,没来的小米、朱朱等……明天,小豆岛!
第四天:小豆岛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又是高松港,但今天坐船是去小豆岛。不再舍得呆在船舱里,站甲板上吹海风、看海水——海水还真是很绿,感觉整个春天都泡在水里一样。海上的小岛几乎不相连,一个一个的,就像漂浮在海里的船。站在船舷,拍小视频发给我希望此刻在我身边与我共度时光的那些人……
橄榄公园因为拍过宫崎骏《魔女宅急便》,吸引不少游客骑着扫帚跳着拍照。女儿对拍照没有兴趣,我们顺着台阶往上走,橄榄树刚刚结果,形状就像小枣子大小,不过颜色更绿。叶子细细长长的,大概类似于浮世绘上女人的柳叶眉。每一棵树上都有鸣蝉,演奏盛夏的交响曲,停下来,从树缝中间找,蝉儿大概感觉我的气息,停了叫声,收拢着翅膀,黑黑的眼睛,黑黑的身体,让我忆起小时候老举着一杆网兜,在炎热的中午去树丛里捕捉它们的年少时光!站在橄榄公园半山腰,向远处眺望,远处是一处内港,驳船停驻在海中央不动,就像莫奈早期喜欢画的海港,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油画。
映画村是摄影基地,日本很多有名的电影都取景于此,比如《二十四只眼睛》:一个乡村教师,带着一群12个小孩的故事。几乎每隔几年,各大电影公司都会去翻拍。建筑也大多是日本传统的民居,种有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地,旁边就是大海,随便从哪一个窗子里取景都是一幅风景画。以前看日本电影,看着看着会忘记剧情,只是迷恋背后长风浩荡,美得让人窒息。一直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地方,来过以后才知道在岛国,这是寻常不过的景色。
旅行呢,原来除了解惑,还可以治愚!
日本之行,吸引游客的还有它的饮食。风景区的餐饮并不比外面贵多少,非常有特色,但外面是买不到的。我们去酱油博物馆吃到酱油冰淇淋,甜甜的味里面竟然有咸咸的酱油香。参观酱油博物馆后我才知道酱油是用大豆、小麦加工成的,那些做酱油的工具蒸锅、木桶、搅拌器都超大超大。想起妈妈以前在家里用黄豆晒酱的时候,我每天会翻开看一看,闻一闻香味儿,然后偷偷尝一口。等到可以摆上餐桌时,黑黑的黄豆酱,配上白白的米饭,加一点点红红的辣椒,会吃好几碗白米饭,那味道好像至今还停留在舌尖。
在映画村创面所,我们吃了一种淡绿色橄榄冷面,陶碗,外面是黑色,里面是红色,配上卧在清水里的绿面,特别清爽。陶碗捧在手里面很轻,有木质的暖感。老板让我们将小葱放到面汤里面,将橄榄面泡一下再吃,那个滋味说不出的好,反正是怎么都不碰面的我,在日本爱上吃面。还点了三块用当地酱油烧的红烧肉,比杭州的东坡肉好得多,细腻,微香,淡咸,完全没有油腻感。高松很少看到胖的女人,可能因为食物份量都很少,但也培养了你对食物珍惜之心。少是少,但是好看好吃,可以回味,点的那一小碗米饭配小鱼小虾蒸的,虽然有一点点腥,我不太习惯,但还是吃得一粒都不剩。
小豆岛比直岛大得多,等班车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玩的景点不太多,考虑到高松步行街店面关门很早,我们基本没机会逛,所以决定提前坐船回高松。
今天最值得记下一笔的是:岛上坐公交付零钱很麻烦,有1000日元1张的周游券比较方便。我们之前不知道,后来发现公交车上可以找司机买,可我们手上没有零钱,一万日元给司机,他又无法找零。正在僵持时,一位日本姑娘看见了,过来替我们买了两张周游券。我在这边几乎又聋又哑,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状况,女儿告诉我后吓得赶紧把1万元递给她,她不接!那怎么行呢,固执递给她,她给我看钱包,里面只有7000日元,我赶紧点头,意思是说行。
车开走了,我们彼此还在对对方点头鞠躬。
还是第四天:玉藻公园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从小豆岛回高松,第二次路过玉藻公园,望望时间还早,我们决定进去看看。门票不算贵,200日元1人。服务设施也很齐备,简介有中、日、英、韩四种语言文本,我抽了一份中文浏览。一看吓一跳,这个公园是在400多年前,丰臣秀吉按照天皇的指示建立,后来经过德川、高松几个大家族逐渐发展起来的。高松城曾是日本的三大水城之一!
进门右转是鞘桥,连接城堡和外城的主要通道,敌人入侵时可以吊起来,城堡外面是一条护城河,引海水进入,城墙用巨大的石头垒成。游客坐着小船,喂河里的鱼儿。早上游小豆岛,感觉跟直岛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房子地基多用石头砌成,围墙多是矮矮的、手可以触碰的石头墙。如果从建筑历史看去,就会知道差异也是有源头的。
高松这边的公园,种植最多的就是松树、栎树,栎树也修剪成黄山松那样树枝层层平铺的造型。这里的松树大概因为不在山崖上,没有那么决绝、凛冽,与人更加亲密、自然。我们中国的松柏,多在两处,要么墓园,要么山林,文化的差异,相同的树种植在不同处就显露端倪。不能说哪一种更好,如果说松鹤延年的话,松树种在庭院好像更贴切,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总是怪怪的。
挥云庭园相当于藩主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典型的日式建筑——木墙黑瓦,长长的木质走廊,边缘有柱子支撑着。在这栋房子构造里,我找到直岛石桥我最喜欢的纳凉处建筑源头。日本文化或生活,天皇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小豆岛的橄榄园,高松殿下植了一棵橄榄树,围起来,用木牌标注。而挥云庭园,昭和天皇和皇后下榻的房间,也特别标注出来,种植的松树也围起来。正是昭和时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觉得政治、战争只是跟上层欲望相关,普通的老百姓其实都是无奈地听命、无知地送命!
庭院里最大的建筑是见月楼、水门以及两座渡楼连成的建筑群。见月楼比较高,大概有四层,既是嘹望哨,又可以看见潘主的船只归来。水手从大海归来,经过水门可以进入内城,两栋渡楼相当于防卫的。女儿对着这座建筑研究了很久,似乎有心得。我是不懂的,只是觉得,中国这样四百多年历史文物,其实应该很多,比如我们安庆的振风塔也很有年头。只不过经历太多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留存很少,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伪建筑、伪历史而已。
院子里面到处都是石灯,用石头雕刻成灯柱的形状,立在地面上,里面可以点火,女儿说这也是日本园林建筑的一个特色。这里喜欢用石雕,比如神社门前牌坊我看到的都是石质。神社多为底层架空的木屋,平时门都关闭,前面多竖着对称的石灯、石兽。日本的神社跟日本天皇的踪迹一样,无处不在,这大概是他们的文化底色吧!
这几天高松周围接触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年轻,但是妆容精致,花白头发,通体干净,身上有一种安然的气息。即使是大街上也不吵闹,更没有商店大声播放音乐,也很少有明星的广告。我们暂住的民宿,白天会有乐声,但似有若无,不留心都听不见。
习惯早睡早起,坐在民宿二楼客厅里,记下昨天来不及记录的,外面正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今天我们去冈山——
第五天:香山县博物馆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我们生活的节奏,经常被会被意外打乱,但这些打乱,可能自有深意......
早上的雨,我以为杏花春雨江南,哪知那是台风肆虐的足迹。冒雨走去高松站,发现除了公交,船、轻轨全部停运。怪不得民宿外面雨桶放了很多把长伞,一路小店都写着因台风而停业,内陆的人民到岛国完全没有经验。
女儿问了服务台,说三点以后才可能运行。丫头查了查周边景点,将行李寄存到车站,决定先去香山县博物馆,走过去不远,就在玉藻公园后面。博物馆四层,里面纯木,做成波浪形。一层起先没注意,直奔二楼,有一个馆内是高松松平家族的日常用品,小茶壶,托盘,漆箱,漆工已臻明镜的水平,凤凰纹,花草纹,四君子纹等,贵族的生活照常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想象的精致、奢华。常设馆的主题是“颜”,日本不同时代的画家的自画像,18世纪的画家还只是再现,到19、20世纪大约受西方立体派影响,已有大量夸张与变形。对日本画家完全不了解,只知道他们的浮世绘给凡高提供过滋养。其中一位画家好像很有名,展厅将他平时练习的小作拼贴成一幅大画展显。非常喜欢这样的设展,就像展现作家,不仅呈现他出版后的书,还将他写作时的草稿、修改稿同时呈现,这样观者就会知道艺术家的创意和手法在哪里,从过程来到结果,能感受到创作其实并不诗意,总不过时时煎熬而已。
三楼是历史馆,以前读日本文学,经常会碰到什么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常常蒙圈,读文学的基础背景是历史。展馆前有竖条的日本历史划分图,一目了然: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1500——1000年煎之间的古代(古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1000—500年前中世(镰仓时代,室时代,战国时代);近世(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等。展馆不大,里面的实物很少,大部分都是图片和文字,对于我这个日本文盲而言,自然没有什么看头,跟中国国家博物馆那个漫长的展览、繁多的展品比,简直沧海一栗。特意留心了一下,无论是中国唐代或是近代欧洲对日本的影响,几乎不提一词,整个展馆只有中国瓷器两件,还有一件是破损的,日本画家画西洋女子画像一张。美国对日本的轰炸,以及1945年战后重建,倒是随处可见。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太平洋战争,完全不置一词。同一段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来,几乎是背离,或者毫不相干。国家就如同一个人,面对人性或历史上的不堪,总是回避,逃避,甚至篡改,这,不仅仅是日本一国。
回到一楼,才惊觉别有洞天在人间。一间宽阔的阅览室,桌椅干净整齐,有两位客人在低头读书。正中间摆着一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背后巨大的玻璃窗外,几株棕榈树绿影婆娑。我不知道这儿不准拍照,又一次被美惊到,抓拍了几张,保安走过来,只是温和地用手势提醒我,没有把我当敌人一样怒目相向。旁边是体验区,可以穿着松平时代的衣服摆拍。女儿对拍游客照向来不感兴趣,我们就作罢了。
日本公共设施细致入微到常常让人意想不到。公共卫生间,都设有专门为残障人士使用的;博物馆里竟然还有专门为哺乳期母亲准备的卫生间,洗手池安置婴儿平躺的小卧板,再旁边是小男孩的小便池,卫生间里还有供一岁左右小宝宝站立、固定的立板。路上的盲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汽车道分得非常清楚,红绿灯处有专门提醒盲人过绿灯的音乐。哺乳期的妇女,儿童,残障人士等,所有的弱势群体,在每一个细节都被照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国家的国民为什么有那样温和从容的精神长相。相反的例子也不是没碰上,因为台风轻轨全线停运,好不容易等到3:40那班,检票时带着孩子的日本女子也抢在我们前头。对面座位上那位男子的眼神露出一些不对劲的意味,女儿吓得换了位子。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人性本质没有多大差别,差别是后天的制度、经济、环境和教养而已。
轻轨经过濑户内海时,为什么台风上午就停了,轻轨还迟迟不肯启动的答案我找到了。轻轨线是建立在大海之上,往返两条线路,上下两层。想想泰国出事的游船,日本人对安全的谨慎态度,的确让我们等待的时光非常值得,也让我有时间静下来理一理、想一想这几天的行程,让我对大国之大、小国之小,有很多不一样的思考。
不期而至的台风经常会打乱工作生活的节奏,对于岛国的人们而言,也可以停下匆匆的脚步思考生活固有的意义,而不是一个劲儿狂奔。比如台风,就让我们匆匆的行程,加了一个破折号——
终于顺利到冈山,这里有一座后乐园,也是国家级文物古迹,但明天我们的行程是广岛和宫岛,对,就是被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地方!
第六天:原来是神岛啊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冈山到广岛,轻轨;广岛到宫岛港,新干线;宫岛港到宫岛,轮渡。看起来很麻烦,但因为我们有周游券,加上日本车站和码头像连体婴儿一样,大概一个小时也就到了。
到了就被美惊到了!严岛神社的大牌坊俗称大鸟居,涨潮时淹在海水中,天蓝,山黛,海绿,大鸟居橘红,世间居然就有这样惊天动地的美?刚下渡轮的我,恨不得飞过去,可是却被岛上梅花鹿缠住了,。这里的鹿是野生的,可并不怕人,你去摸它,它不以为然,还主动配合游人照相,用眼睛告诉你它想吃东西,闻闻你的包,跟在你的后面。乌鸦也是像鹅一样在车站里踱着方步,找吃的。严岛神社以独特的建筑美而闻名,是世界遗产,祭祀的是被尊为宗像三女神的市杵岛姬、田心姬、湍津姬,宗像三女神作为大海、航海安全、开运和心愿成就的守护神历代受到崇拜。以正殿为中心,周围配置了数座神殿,其间还有能剧舞台、乐坊厅堂等等,各建筑之间以长300米的回廊相连,浑然一体,而且全部是橘红色,据说可以避邪除魔,建筑整体还涂有防腐用的朱漆。严岛神社曾主要是供贵族们参拜,普通老百姓是不能进入的,明治维新以后就交给地方政府管理,民主建设也是要时间与空间,更以制度为保障。岛上的大院寺,就曾是负责严岛神社建造和维修;发大院寺作为当地最有名的寺院,曾经是管理着严岛神社的祭祀仪式。世上凡能流传的建筑,大多来自豪门或权贵,只有他们才有能力集中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审美能力来创造奇迹。美,绝对不只是跟美本身相关!
宫岛被称为日本三景之一,除了有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以外,大自然更是它的卖点。我们坐索道到狮子岩顶,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宫岛、以及对面的甘日市。从缆车下来一刹那,又一场疯魔:山脚下濑户内海的海水仿若蓝冰,晶莹透亮,凝神静气,只有过往的船只如鱼儿拖着长长的水迹打破平静。大大小小的岛屿,就像散落在天空中的绿星星。白居易写洞庭湖——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儿是蓝冰层里点点绿。远处的山雾气笼罩,仿佛镶嵌在天上。那些做皇帝的,总是不死心派人到海上去寻找神仙,找长生不老药,此情此景看去想去,倒是能理解那些糊涂心思。常恨文笔笨拙,不能用文字形容壮美,还是一对外国父女有办法,将小型遥控摄像机升上天,小黄蜂似的嗡嗡直叫,将所有的美景都摄入其中,漂洋过海带回家。女儿初中毕业时,我们曾到珠海的一个小岛上去玩,据说海上日出壮美,半夜起,凌晨路上只有我们母女俩,吓得不敢走,遗憾返回。想世间有多少壮丽在我们的眼睛之外?
回程我们选择走着下山,内海这儿的岛都不太高,弥山也就500多米,跟黄山陡峭嶙峋肯定不是一个级别。路过千满岩,接近山顶的地方,涨潮时海水会从石头缝里面冒出来,退潮时水就没了,岛和海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连通,通过一孔泉就露出马脚。路上极少的人,都是外来者,女儿跟他们交流,我却一路狂奔,因为怕路上有蛇。丫头嘲笑我:恐惧也成了动力。
狂奔快到山脚,海水已经退潮,大鸟居已经站在沙滩上,不少游客已汇聚它周遭。世上居然有这样神奇的事,我只是不敢相信,但冲到旁边也就信了。据说大鸟居的横梁是中空的,塞进了大量石头,所以潮水的涨落才动摇不了它的根基。那些浅水坑里没有被潮水卷走的各种小海螺,伸出微不可见的小足,飞快行走,以前我一直以为它们会游泳呢。第一次知道海螺的运动方式,蹲在旁边,呆呆看了好久。放眼望去,夕阳西下,但返光依然铺在海面上,天光,返光,海水和青山,成为海滩边照相的人最丰富的背景。
宫岛上还有一个项目:晚上乘游船看夜景。因为白天行程较满,到夜里已是疲惫不堪,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夜晚的日本。乘轮渡回去时,很多游客却赶过来,我们擦肩,在同样的地方留下不同的印象!
宫岛上还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红叶馒头,以前看过一本关于日本茶道的书,书中写着茶道师傅有时会跑很远的路去买回红叶馒头给他们作点心。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有一天我自己会尝到它,生活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总有些出乎意料的偶像!还有烤牡蛎,店家烤好以后,撒上盐、酱油什么的,又嫩又软又香,鲜得让人心碎。在日本,无论是街边小摊还是便利店,以及居酒屋,所有食物、器皿,都让你觉得物超所值。我们吃了那么多餐饭,居然每一餐都会遇见不同的器皿,比如宫岛午饭吃荞麦面的时候,盛面的陶碗,做成大理石的纹路,仿佛山峦起伏,快吃完时,接近碗的底部居然镶嵌着两片红叶。每食一餐就感叹一次,原来食物不仅是用来养胃的,还是用来养眼的!
明天的目的地:冈山的后乐园,据说是非常有名的园林;仓傅,非常古老的城镇。我渐渐知道我们所来的高松、冈山这些地区,在近世的日本,算是繁华富贵之乡!
第七日上午:后乐园与冈山城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范仲淹先生大概想象不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全了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后乐园”。当然,另外一层意思是指此园林建在冈山城的后面。
公元1687年,家臣津田永忠奉冈山藩主池田纲政之命,开始动工建造后乐园,历时13年于1700年建成。主要用于藩主静心养生和接待宾客之外,有时还规定日期,允许平民百姓进园参观。
我们进园时正好是台风过后的第二天,天蓝得纯粹,云白得让人想飞上去躺着。进园没走几步,眼前出现几片宽阔的、修剪平整却随地势起伏的草坪,草坪中央一泓池水,池中三座岛屿,喝茶的是中之鸟,钓鱼的是御野岛。女儿说这座园林很好融合了东西方园林特色,西方园林会大量采用草坪,而东方园林几乎无水不欢,常有曲水流觞之叹。水中置岛,直接剪贴了弥山山顶俯瞰濑户内海的画面。正迷着这片风景,中之鸟上飞来一只丹顶鹤。据说江户时代园内就曾饲养过丹顶鹤,但是战后全部灭绝,后来在冈山制药第六高中学习过的郭沫若,向后乐园赠送了两只丹顶鹤,经过繁衍,才有我今天所能见到的它们。
园中有梅林,早春可赏梅;樱花林,三四月份可赏樱花;红枫林,深秋时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无花,但雪花飘落时,也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园内还有一条花交瀑布,落英缤纷之际,带着花香,流经园内蜿蜒的小溪,汇入园外的旭川。
后乐园不仅用于观赏,也有实际的作用,比如种植水稻,栽种茶园,还设有茶祖堂,出生于风山,将茶传入日本的荣西禅师因合祠于此,此堂才得此名。曾在安徽名茶岳西翠兰原产地住过一宿,整座山向阳面全是大片大片的茶园,太阳没有升起,茶园雾气缭绕;太阳升起以后,茶园的面纱被揭开,披上一件用银光织成的袍子,蔚然可观。相比之下,这个茶园可就小多了。我喜欢的木心先生,向来不喜欢日本,向来很少说日本的好话,想来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他真正来过,也许想法会发生改变。茶园旁边是井田,据说用了我国周朝井田制,每一块田都是正正方方的,六块,种的全部是水稻,可惜我们来的不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节。紧挨着井田的是一片荷塘,荷花已经开过,莲蓬干枯成艺术品,杵在绿绿的荷叶之间,别有韵致。遥远地想一想,这些水稻浸润着花香长大,做出来的米饭,会有多香呢?
潘主的住宅廷养厅我们没有进去,能乐舞台暂时也没有演出,倒穿过木架挂着风铃走廊,听铃声叮当;踏过荣唱桥,任荷香四溢;摸过大立石,念人不如石。园中道路设计基本是三岔路,或者是十字路口,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真乃小径分岔的花园。不像我们的人生之路,每到十字路口的时候,都不知道你每一个选择,是否会有风景在前方。
三座园林走过,似乎有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苏州园林是李贺,用典太多;日本园林则是白居易,老少皆宜。
看说明,知道日本很多著名的建筑、神社,明治时代都开始回归政府和市民,并对普通老百姓开放,后乐园1884年对外。那前后,圆明园等还都归皇家所有,但一把火,烧成断壁残垣!
第七日下午:大原美术馆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冈山到仓敷,20分钟左右车程,很近,但我才进仓敷的大原美术馆,就疯了。塞尚,高更,莫奈,毕加索,马蒂尼,夏加尔,雷诺阿,任何一个名字,都会让美术史抖三抖,每人至少让出好张页码,这样东方的日本,日本的冈山,冈山的仓敷,仓敷的私人美术馆,竟然,全部,都有?!!!有的还不止一幅作品。其中一个小展厅,毕加索占据两面墙,四幅作品:《骷髅进房间》《黑颜》《牛头》《椅子上的女人》,比较有名的《乌龙》挂着另一个展厅。莫奈早期的《麦草堆》,晚年的《睡莲》各一幅。埃尔·格列柯的作品在市场上一向是非卖品,但他的《受胎告知》竟在此。这幅油画描绘的是圣经故事——天使告诉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她怀上耶稣的事。天使和玛利亚呈对角线状态,玛丽亚忽然听此消息猝不及防的惊讶状感,几乎从画上能摘下来。
这些西方美术史上大名鼎鼎人物的作品怎么漂洋过海来到这儿呢?这还得从仓敷当地富豪大原孙三郎说起。当时年轻的画家儿岛虎次郎得到孙三郎经济援助,于1908年远渡欧洲学画,潜心画业的同时,向孙三郎提出收集和展示东西方优秀美术作品。孙三郎慷慨允诺,并向他提供了援助。后来儿岛虎次郎两次前往欧洲,收集西方近代美术作品,甚至直接从莫奈和马蒂斯手中购买画作;同时还去过非洲,搜集埃及和西亚的古代作品。那幅《马斯蒂的女儿》肖像,原本挂在马斯蒂女儿房间里,虎次郎看到以后苦苦哀求,买了回来 。二楼展厅里面还有埃及木雕《女神伊西斯》,大概距今2500年前,惟妙惟肖。当金钱和艺术发生化合反应时,改变的是一个国家在艺术史收藏上的地位。因为研究儿童通识阅读,近一年读了DKDK儿童艺术启蒙系列,对西方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从画册上有所感知,这次居然在我们近邻日本看到真迹,我真是看傻了眼。本来以为要到大都会博物馆才有机会,但远渡重洋,语言不通,一直以为遥遥无期呢!
以我有限的经历和见识使劲搜索,我们国内可有类似这样的美术馆?不知道,但我知道,徐悲鸿和林风眠都留学法国,两人在艺术观念上的分歧很大,因各种原因都没有创造或保留下自己最好的作品。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可有儿岛虎次郎这种意识呢?如果有,是否也存在着大原这样为艺术而慷慨的金主呢?创作艺术作品,也许不一定要富有,但收藏艺术作品、福泽后代,艺术和经济,缺一不可,像孙三郎和虎次郎这样天作之合,简直是国家之福音!
这座美术馆有四个馆:本馆,分馆,东洋馆,工芸馆,分馆大量收藏并展出日本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虎次郎个人油画作品占了整整一个展厅。女儿帮我分析他的《朝颜》系列——穿着和服的女子,双脚垫在木屐上,提着水瓮,给樱花浇水,整面墙洋溢着春天的鲜艳和温馨。丫头说她喜欢这种感觉,西方的表现手法,东方的神韵和题材,融合得没有间隙。
整座美术馆,草坪上站立的,楼梯转拐悬挂的,全是大师的大作。甚至连建筑,都丝丝入扣呼应着作品。本馆里面,因为主要是西方绘画,建筑因此是希腊神庙式。为配合工芸馆收藏的各式陶器、木版画,木质的房梁,陶土似的地板,故意没有粘连,踩上去还嘎吱嘎吱作响,藤条编成的条凳。连配合宣传的摄影集,都只用黑白灰三色,光线用得极克制,一丝,一缕,甚至侧颜。
东洋馆让人心碎得不忍多停留,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周朝的陶器,北周时期龙门石窟拆下来的菩萨头像……每一件都独一无二,每一件我都想问问:亲爱的文物,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美术馆内不给拍照,连走廊都不行,只能通过文字使劲去回忆。仓敷的美观地区,小桥流水人家,像极了周庄。很多帽子店、衣服店,前店后作坊,店主都是笑得真挚而漂亮,只会进门时热情跟你打招呼,但绝不推销,甚至不推荐。前段时间我跟小米逛周庄,小米看中一把刺绣的扇子,才议论两句,就被店主熊了一顿,狼狈出门。
这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周庄或其它水乡,也拥有一座大原美术馆,那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呢?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第八天临时决定去大阪逛逛,结果无比后悔,道顿崛、斋心桥全是熙熙攘攘的游人。一座城市有无数的面相,如果选错地方,错过美好不说,浪费时间不说,那些坏印象很可能让你不想去第二次。其实,安腾先生的光之教堂就在大阪,但预约很难。女儿说:也不用后悔!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气息与味道。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的!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 短暂的旅程,漫长的思绪以上这些文字,清晨五点,半夜两点,起早贪黑记下来的。现在整理时,很庆幸眼睛睁不开还熬着写完。写作不是目的,通过写,我生于此、也将葬于此的国家和彼岸发达的邻国,像两个人,在我心中不停地牵着线、对着话、照着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