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那一年,十八岁!(结尾)
高考前放假一周,应该是让考生们脑子静一静吧,叶雪把各科重点又大概捊了一遍,家里的自留地还有许多农活要干,叶雪还得扛着锄头去地里帮忙,好像父母也没把孩子高考看得那么重,也就是一次考试吧,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叶雪提前两天去看的考场,还不算太远,骑车从团校走十几分钟就到了。
全国高考同时进行,新疆与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早上八点就开考了,新疆的太阳才刚刚升起,学校食堂还没开饭,也没人管他们这些需要参加高考的住校生,幸亏同班同学徐梅的亲戚是开饭馆的,每天提前送点饭菜到学校,徐梅叫叶雪一起吃点饭,然后就骑车去考场了。
看到自己名字的座位,叶雪心里很坚定,这三天就是要打一场硬仗,战场就在这儿。
卷子发下来了,叶雪冷静思考,先大致看一遍卷子,把会做的题准确快速地做出来,碰到不会做的,不着急,留在后面慢慢想,一步步踏实地做完题,检查一遍,再把答案大概写在一张纸上,准备后续的估分。
叶雪平时最喜欢、学得最好的是化学,高考题却出得非常难,好几道题都没有把握,考完出来叶雪简直有点崩溃,她不敢跟同学对答案,生怕影响下一门课考试的心情,只把心思放在下一门课上,考过的就都不想了。
倒是感觉最困难的物理题比较简单,基本概念题占了一大部分,这样物理学得好的同学,天天抠难题的同学就有点吃亏了,看了一遍卷子后,叶雪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没难为我!
紧张的三天高考终于过去了,叶雪骑车回到家,只想好好地睡一觉,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妈妈关切地问:“雪儿,考得怎么样啊?”
叶雪:“还可以吧,感觉累得很!”
妈妈:“快去睡会儿吧,吃饭的时候妈叫你!”
叶雪有气无力地:“嗯……”
虽然很疲惫,脑子却还处在兴奋中,叶雪梦里都还在做题,有一道题明明会做,可是钢笔却写不出水,怎么划也写不出字,紧张得叶雪从梦里急醒了。
一看天都黑了,厨房里“叮叮咚咚”地声音,妈妈在切菜做晚饭,叶雪起来帮妈妈烧火,火光映着她的脸,红朴朴的,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叶雪根据自己写的试卷答案,估好了分,等高考分数下来的时候,叶雪一看实际分数跟自己估的分数只相差两分,还是相当精确。
在老师的辅导下,大家都已经填报了志愿,叶雪的分数比重点大学分数线还高出十几分,大学是肯定能上,要上跟分数匹配的理想大学就是填报志愿的学问了。
这次整个团校高考的情况都不错,老师们也很欣慰,任老师的脸上一直挂着满意的微笑,亲自审核学生们的志愿,争取让每一个上分数线的学生都能上大学,这既是老师的责任,也是一种成就感,毕竟高考对每位考生都太重要了,能踏上这座独木桥的学生都将通往无限光明的未来。
段晖的录取通知书先到,他专门去叶雪家告诉这个好消息,叶雪为他高兴,段晖要在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他的人缘好,十几个同学好友去他家饯行,大家放松地聊着高中三年的糗事和趣事,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
录音机里播放着齐秦的《大约在冬季》: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
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 未来日子里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
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
……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地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 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
齐秦那深情、有点沧桑感的声音传出来,段晖和叶雪的心里都有点触动,分别在即,不知道说些什么,歌曲传递了自己的部分心声,青春的旋律总会起起伏伏,前方的路充满希望,也一样充满未知和艰辛,一切等待时间去验证。
叶雪的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虽然在预料中,但真切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叶雪依然激动不已,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地看了好几遍,才确认它的真实性。
叶雪考上了大学,总算是家里这几个月来的一个好消息,爸爸妈妈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家里阴郁的气氛也暂时缓和了许多,姐妹之间虽然平时打打闹闹,感情还是很深,在为叶雪送行的前一晚,叶雪妹妹舍不得姐姐的离开,也饭桌上就流下了眼泪。
18岁了,叶雪从未离开过家,从未见过火车,爸爸去车站送叶雪,八月底的新疆已是深秋,叶雪坐在火车上,在叶雪的泪眼中看到爸爸一直站在站台上。
摇下车窗,爸爸哽咽着对叶雪说:“雪儿啊,不要想家,我和你妈、你哥他们都好好的,你要好好学习啊!”
叶雪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嗯,嗯……”
火车徐徐地开动,叶雪看见泪水顺着爸爸布满皱纹的脸流了下来,凉凉的秋风吹动着爸爸花白的头发,这是叶雪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一辈子也忘不了。
远处的天山被朝阳镀了一层金色,山顶上的积雪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排排笔直、挺拔的白杨树也列队向叶雪告别,外面精彩而未知的世界在等待着她……
那一年,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