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着茁壮(二十六)原创长篇小说

2023-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九天飞龙

收花生的那些记忆

陈志在火车上的一番解说,把隔着过道争论的几人说得都陷入了沉思,一个刚刚说郑和下西洋赚钱的年轻人颇为认同陈志的观点,只是他也没想到陈志所说的思维角度去看历史问题。

年轻人又与陈志一番交流想法,越聊越投机之下,年轻人非要与陈志互留联系方式,于是,二人互留了电话号码,加了QQ好友,年轻人对陈志备注姓名,还特意向陈志提醒备注他的姓名“高强”。陈志自然是第一次见到高强,可若红霞遇见了高强,绝对会对几年前各种方式疯狂向自己示爱的大男孩印象深刻。

时间飞快,高强到站下车,与陈志挥手告别了。陈志闭目养神,等着下一站也要下车,其实说来,陈志与红霞的家距离不远,两人虽不是一个城市,距离上却是紧挨着的分属两个城市的两个县,只是陈志老家的县更穷一些罢了。

下了火车,陈志坐上简陋的城乡公交,如今的时节正是秋忙结束,还未冬耕,隔窗看着田野的一片荒芜,陈志也不由陷入了儿时记忆的遐想。

在中原省东部的大平原上,秋季常种着花生,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田里全是人,一人负责几行,用四齿耙刨花生,先得一手抓了花生秧苗倾斜着,另一手抓了带木棒的四齿耙、高高扬起,借着向下的惯性用力,把四齿楔进花生秧苗的间隙处,手用力一歪木棒,配合着另一只抓秧苗的手用力拉秧苗,如此这般,就能把一棵花生秧苗连带着下面的花生、一些土块,一起拔离地面了;然后,抓秧苗的手还需快速摇晃,晃掉秧苗根部带着的部分泥块,随后把带花生的秧苗向后面摆放整齐,此外,还得在刚刚拔出秧苗的泥坑里用四齿耙刨几下,确认泥土里有无落果并捡拾起来,如此,一棵花生才算真正完成初步的收获。做完了这些,还需要几天时间,等阳光和风把花生秧苗晾干,期间还需要再翻一遍,让阳光能晒到另一面的秧苗;做完了这些,才只是花生收获的第一阶段。看着简单,其实并不容易,一切都有技巧,例如:抓花生秧苗的手抓得高低,四齿耙楔进土里的位置,二者协同用力的前后快慢等,都会影响花生果的收获效果,有些人秧苗抓得太高容易秧苗落果,抓得太低容易被四齿耙伤到自己,四齿耙楔的位置不好容易把土里的花生果扎烂,影响了卖相,也会影响效果,所有的一切都看个人经验。此外,花生秧苗在身后的摆放是否整齐,根部是否向南朝着阳光,摆放时候的的间距、厚度,都会影响花生秧苗晒干的效果,就连最后向拔出秧苗的泥坑里刨几下、以寻找有无落果,有经验的人几下就能找齐落果,没经验的人费力多刨,还有可能把花生果遗漏在土壤里,也就失去了这颗花生果的收获效果。

第二阶段,需要把晒干了的带花生秧苗摘果,如今自然有机器,可在陈志小时候,全靠人工,需要把晒干了的花生秧苗用车子拉到一个平整好的场地上,找几个藤条编制成的篮子,手拿着晒干了的花生秧苗根部,高高扬起,借着惯性用力摔向篮子边沿,花生果全掉进篮子里,秧苗根部未断,才是最好的状态,有时候需要多摔几下才能达到,有时候却还需要手动摘出秧苗根部夹缝里怎么也摔不掉的花生果。如此,第二阶段的花生收获才算完成。

第三阶段,需要把花生果平铺在平整的土地上晾晒,用多齿竹耙清理了里面掺杂的花生根,等晾晒到一定程度了,要用木掀铲起花生果,高高扬起,借助风力,把里面掺杂的泥土、花生叶等各种杂物吹走,只余下干净的花生果。如此,再等花生果彻底晒干了,再用化肥袋子将花生果一一装袋,运送码放到家里,才算真正完成了花生的收获。

在陈志儿时的记忆里,收花生虽然辛苦,却是一种非常快乐的记忆,一家人合力在田里此起彼伏的扬起四齿耙,再重重楔进土里的场景,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收获的快乐;那时候,家里养着的母山羊会被用绳子拴了,牵到还未收获的花生秧苗里,随便它来吃秧苗,平日里总是被各种限制不允许山羊霍霍庄稼,到了收获时随便让它吃了,山羊却总是时不时的扬起头,看看远方,也不知道看些什么了;儿时的陈志好奇这个,却也不知道该问爸妈,还是该问山羊了。

每到了临近中午时分,其他人是不回家的,只有妈妈回家做好了饭菜,带到田里,一家人用着简单的餐具,筷子不够时候还要去隔壁家田里折两根细的玉米或高粱秸秆当筷子,饭菜很简单,一家人却能吃得津津有味。

最有趣的,当属夜晚时分,昏暗的夜色降临时,一家人携带着农具往家里走,山羊也会被牵着走回家,陈志最喜欢这个时候牵着山羊,因为几乎不用牵,陈志总喜欢边跟着山羊走、边把绳子蛇形的盘在山羊的脊背上,山羊前面走着,陈志快步小跑着追,也不用人指路引导,山羊自己就知道哪里该直行、哪里该拐弯,自己走到家门前的时候,还知道默默的在门口等着,等着主人们赶来、开锁,山羊总是喜欢第一个冲入大门。

当一家人歇息着吃完了晚饭,喝了面粉做成的面汤,稍事休息,一家人夜里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呢。一家人出动了,去平整的场地里,就坐在堆放着的晒干的花生秧苗垛前,弄几个藤条篮子,开始了夜里的摔花生,有时会有灯光,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就着月光,模糊着分辨清楚哪边是花生根部就行,对着估摸的篮子边摔去,对花生摘果。这样的工作,其实也有技巧,用力太大了,秧苗根部全断,落进篮子里更麻烦,用力太小了,几下摔不掉花生果,影响效率;此外,距离也得把控好,用力的部位太靠近根部,花生果容易摔掉在篮子外、还要在第二天天亮时逐一捡起,确实麻烦,用力的部位太远离根部,又不容易把果摔进篮子,或许整个根部都能断进篮子里了,这一切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借着月光,靠感觉、自己来估摸着来做,属实不易。

然而,在陈志的儿时记忆里,夜里的摔花生依然是快乐的,有时候,一家人会有说有笑的聊天说话,有些时候,会把电池收音机拿来、播放着音乐、戏曲、或小品,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干活,倒也温馨又干劲十足。

然而最快乐的,还当属烧花生。有时摔花生至半夜,肚子感觉到饿了,就会拿一些干的已经摘了花生的秧苗来烧火,把那些还比较湿的花生秧苗连带着花生果投入火中,等火光燃尽,盖上一层泥土把泛着红光的灰烬全都扑灭,再闷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扒开了泥土,尽情享用灰烬里混合着的烧熟的花生果了。有时候会打着手电筒翻找,有些时候手电筒电量不足了,还得找一会儿、关了灯,等几十秒再开灯再找,因为关灯一会儿再打开,手电筒的亮度会高那么一小会儿。有些时候,烧花生的同时还会放进去几个隔壁家田里偷偷挖过来的几个小红薯,红薯自然不容易烧熟,但半生不熟的也就那么一起吃下肚子里了。每次的烧花生,其实花生果烧得也极不均匀,有些夹生,有些根本没烧到,就是生的,有些却是烧焦烧黑,在没有灯光的夜色里,剥开了塞进嘴里,一嚼瞬间感觉是烧焦的苦的,还要吐几口吐掉,才努力酝酿出几口唾沫,稀释点那些烧焦了的苦味,接着扒拉灰烬里的其他烧花生吃,烧得比较好的叫“面豆”,花生熟了,水分依然很足,嚼在嘴里,满嘴的香甜,并且嚼碎了的“面豆”在嘴里的那种感觉,像极了板栗果肉的质感,非常好吃。然而,最为极品的烧花生,当属有些微焦的花生,从灰烬里扒拉出来的时候,花生外皮已焦,内里花生米却未焦,而是一种失去了大部分水分的微焦,这种极品的烧花生,每次烧还不一定都能遇到,但遇到一次,那花生嚼在嘴里的味道啊,那是能把一天的疲惫都忘却,睡梦里都是微笑着的。

第二天,在玉米秸秆搭起来的临时住所“鞍子”里醒来了,陈志一家人相互看着满嘴满脸的黑乎乎,相互嘲笑着,又开始了新的忙碌收获的一天。

等一切花生果都收获运到家中,摘果后的花生秧苗全都堆成了垛,田里有时还要再用四齿耙翻一番,若落果比较多,还要整块地的翻一遍,若落果很少,也就听任极少的花生果在土壤中生根发芽了。

花生收获完成,家里的化肥塑料袋有时也是不太够用的,又或者,家里屋子里地方不够大,还需要用别的方法来存放花生:找几块塑料布,铺在屋子里的红砖地上,再用芦苇麻绳织起来的席卷成一个朝天的筒子状,一人站在高高的凳子上,一人一袋袋把花生袋递给凳子上的人,凳子上的人解开袋子口,任由花生倾撒在芦苇席卷成的筒子状屯里,直到把整个筒子几乎装满,剩余的才会用化肥袋子装了,整齐码放在筒子屯的四周,防止芦苇席被撑开。

而在屯花生筒子屯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快乐的,当筒子花生屯弄成了,花生灌满了一整屯,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的情形就改变了,陈志和哥哥们会被安排着住进筒子屯里,铺上了被褥,整个筒子屯就成了兄弟们玩闹的乐园。昏黄的钨丝灯光下,兄弟们相互扔着花生,以花生当枪弹,相互打着各种规模的战役,怎样防御、怎样突破、怎么迂回进攻,又怎样的一方被打败,一方胜利。

然而,一切的屯花生举动,都是为了等待花生价格能涨上去一点,或几毛、或几分,有好些时候花生价格不涨,甚至还降下来,直到冬天里,依然不舍得卖出。大人们挠头苦脸、叹息着、商量着怎么办,直到在深夜里睡去。很小的陈志和哥哥们却会在夜色里迎来老鼠们的狂欢,一会这边哗啦声不断,一会那边叽叽声入耳,这个时候,陈志会跟着哥哥学猫叫,于是,各种怪异的猫叫声此起彼伏着,吓得老鼠一时没了动静,而过不了多久,老鼠就又出来撒欢偷吃花生了。有些时候,兄弟几个睡得太死了,某些大胆的老鼠甚至能爬到他们身上、脸上,跑来跑去的不消停;小小的陈志就曾在睡梦中感觉到一只老鼠爬过脸部,吓得陈志不敢乱动,只等老鼠走开了,才学着猫叫声,只吓得老鼠飞快的跑了。

时光时空切换,如今的陈志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等陈志上车时候,已经找不到座位,陈志就坐在公交车靠前位置的发动机盖子上,盖子上还随便盖了块木板,坐在木板上,感受着家乡泥土的气息,陈志内心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满了心头。

公交车到站,下了车,陈志走在水泥铺就的路上,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如今的政策好了,中原省得绝大多数农村也重修了道路,村村都能通上水泥路,可比二十年前好了太多,乡村的道路上偶尔行驶过各种农用车辆,有时也会过几辆小轿车,嗯,农村里能买上小汽车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了。

陈志背着包,带着红霞嘱咐他买的几样礼物,就这么一步步走回到家门前,敲门,开门,进门,熟悉的家里,却变了样子,院子里铺满了塑料布,上面是一些晾晒着的花生果,只有妈妈开门,却不见爸爸迎来,陈志也不多问,就进门,沿着晾晒着的花生的塑料布边缘,走进厨房里,吃着妈妈亲手刚做好的一碗面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