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游音乐生活旅行·在路上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52人  韶岁

文/韶小鱼

去乌镇的经历算不得十分美好,其间一些不愉快。只是旅途艰辛,人穷气短,当是难免。值得反复回忆和咀嚼的,大概就是那不用加滤镜,也美得澄澈又空灵的风景。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到的时候是中午,午饭在旅馆附近吃的,点的是被称为乌镇特色的红烧羊肉和一盘哪里都有的酸辣土豆丝。羊肉油腻,入口是一股未处理好的羊膻味儿。将汤配着米饭还好,我却觉得它烧得不如正月里舅舅在外婆家做得好吃。没有那些所谓古镇特产的噱头,但是全然没有羊肉的膻味儿,鲜美可口,盛一大碗汤和着白米饭,再夹几口羊肉,其他什么菜也不必再加了。

真是怀念啊。

酸辣土豆丝倒是还不错,只是在哪里吃不到这样的菜呢?

那天晚上的菜,香干马兰头并一盘酱鸭,马兰头的清香,酱鸭略带甜味儿的酱香味儿,搭配得恰到好处。只是有点咸,我们俩整整喝了一大壶的菊花茶来兑味儿。这却并不讨厌,因其确实好吃。不肥不腻,鸭皮薄且鸭肉结实。

(本图来自网络,吃的时候没有想到拍照)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第二天因为去了西栅,我们便没怎么正经吃饭了。完全商业化的景区里,吃的用的都实在是贵。略吃了点小食,也无甚特色。景区外买的萝卜丝饼味道不错。

因时间有些紧凑,到的那天下午便只是游了南栅。北栅据旅馆的老板娘说,已经拆迁了;南栅还未被商业化开发,沿河古老的木质楼阁和现代水泥砌成的白墙错杂着,菜市场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类食品的安全标准。路上除了三三两两成群的游客,多是岁数较大的老人在悠闲地晃悠。桥头祖孙俩在晒着太阳,说着方言,像是土地般纯朴又厚实。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入了狭窄的巷子,是本地居民开的相似的铺子,打着古镇的名头。印花蓝布的旗袍和头巾,篮子里装着的菊花,据说是乌镇特产的三白酒。除了这些,还有似乎每个景区都必备的所谓手工挎包、竹制茶杯、各类饰品等等。店铺一家家紧邻着,游客却稀疏,生意很有些冷清。店家们看见有人来便热情地打招呼,大多数时候,却基本是在和隔壁的对面的店家闲聊。店里面的陈设大都简单,只是整齐地摆放着商品。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我们计划的是游南栅,但半路上见到石桥、木桥和古色古韵的楼阁,便一下子花了眼,也顾不得什么方向和目的,一路上沿着河走走停停,只觉得一处风景,再走几步换个角度,便别有洞天。待反应过来查了百度地图,才知道已经到了东栅了。因没有买票,并未进入设置的景点,只是在周围胡乱地随心而游。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说起来,乌镇的桥真是多,且往往是一条河每隔几十米或几百米便搭着一座桥。在这座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那座桥的倒影,远远看着竟不似人间。河面上常有穿着黄色马甲,撑着木桨打捞垃圾的人,木桨晃荡着,悠悠而来,又悠悠而去。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在西栅的那个早晨,我们正经过一座石桥。还在震撼于这水镇的清灵,便看见在蔼蔼初生的晨曦中,一只小木船远远而来。从小小的黑色的剪影,慢慢显现出清晰模样。船上笔直地立着七八只鸟,傲然得仿佛是远征的将军。那又长又尖的喙当是它的武器吧?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河边是白色的芦苇,掩在枯黄的茎杆和叶子中,撩拨得人心里懒洋洋的。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清晨走在石板路上,许多游客还未起床。冬日虽有阳光,仿佛也冒着冷气。远处的一切都浸在了蒙蒙的白雾中。这种感觉,静谧得好像是走进了水墨画中。夜里霓虹灯光闪耀的酒吧一条街,此刻安静得仿佛睡着了一般。门口木头刻着酒吧的名字,纹理中含着深沉又清澈的青色。沉沉夜色中,它斑驳陆离,挑逗着年轻又躁动的灵魂。安静的,喧闹的。隔着河,一个人坐在对面的茶座,昏暗的灯光里,却只能听见声音遥远得仿佛要飘走了。

白日里却是一样的安静。日头已经上来,天然的光线打在酒吧外面爬着的绿藤上,墙边摆着一排陶罐种着的花。依河而设的座位,分明的木头的褐色纹理,阳光投射的忽明忽暗的波光。这又全然是一股文艺小清新范儿。坐着抬头,便可看见不远处穿河而过的廊桥,和高高耸立的白莲塔。映着天青色的背景。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夜景确实很美,有种秦淮酒家的意境。坐在船上,听着船家闲谈,河边橘红色的灯光透着一股暖意,翘起的飞檐掩在墨色之中。路边店家的吆喝声和游客们的笑语平添了生活的气息。有一种穿越回了古代的错觉。灯光如昼,火树银花不夜天。大抵就是这样子的吧。

乌镇 | 枕水人家,犹从梦归
听说乌镇的西栅是2007年被开发的。里面早已没有了原住民,多的是景点和店铺。像是被精心呵护的梦境,美好得让人不敢破坏。然美则美矣,却少了几分烟火味儿。离开时,便也真的只像是做了一个梦一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