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读书人生几何?

一个有趣的现象

2023-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丁哪个当

如果大家买过彩票,一定会觉得自己选择的数字组合应该是中奖概率最高的,会有一些朋友经常研究中奖号码的走势,然后通过计算,希望能更接近中奖的号码。

然而,实际中奖的人使用的都是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数字。

以后如果买彩票,不要幻想自己猜中一个数字,一注彩票买个几百倍中几个小目标,还是多买点提高概率才是王道。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原来我们被“控制幻觉”给迷惑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倾向于高估自己在生活中的自主能力,总之,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幸运,能比其他人拥有更好的结果。

生活中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呢?

“自主”应该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平时喜欢玩游戏的人,如果以游戏竞技为职业,很快就对游戏失去了兴趣;

一个说自己喜欢写作的人,如果以写作为职业,并且加上许多限制,估计很快就会对写作失去兴趣。

拥有“自主”的选择非常重要。

而面对一些特定的需要激励的群体(比如家长对孩子,老板对员工)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人受到激励而不反感呢?

有几个小窍门可以分享:

一、拥有选择权:

假如你想让小孩多参加户外运动:

对孩子说:“如果运动1小时,就可以吃大餐”,也许开头可以见效,后面孩子觉得大餐失去吸引力后就没什么作用了。

不如改成:“今天是跑步还是爬山?”

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更容易执行。

同样的,在销售行业,如果你想把一个东西卖给别人,也必须是让客户自己来选择购买的额度和数量,而不是想当然的“我觉得你需要”。

二、如果设定奖励,应该符合或者超出预期。

假如老板承诺你销售额达到一千万就奖励一台奥迪,结果真的达成后变成了奥拓,无论是谁都得暴走。

相反,如果老板承诺销售额达到一百万就奖励一台奥拓,结果真的达成了,老板奖励了奥迪,估计很多人会感动得哪怕24小时吃住在公司也没问题。

三、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总有用尽的时候,合适的口头表扬也很重要。

公开场合的口头表扬,有时候比私下的物质奖励更有效果。

就像很多家长在商业互吹的时候,如果别人夸奖自己家的孩子,喜欢谦虚地说:

“没什么,其实**孩子虽然大家觉得好,但是......(说一些自家孩子不够好的地方)”

在孩子的心里,其他家长的赞美怎么样可能忽略了,但自己父母的贬低是真实存在的。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孩子不好。

好事大声说,坏事私下说,处理问题也是一门艺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