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看见海棠未眠。 ------创业分享会心得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麦宝yukiko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 《花未眠》

6月6日有幸听了一场创业者吴隽博士的分享交流讲座,精华颇多,受益匪浅,只是才疏学浅,拙见如下:

1、精力饱满,才能经得住世事刁难。

一开始我预知一位创业者会来,便和一直很想创业的A同学说了一声,结果他说,那是不是个很老很老的人啊?(他的预定假设是能创业成功的人经过了那么多风雨刁难,岁月一定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这位创业者一点都不”老气横秋”,反而精力饱满,朝气蓬勃,以至于我甚至在台下偷偷暗想,这个漂亮的小姐姐真的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吗?在两节课里面,到处可见的是她的乐观与豁达,幽默而不失风趣的潇洒。后面我仔细想想,一个人的能力,是从内而外地展现出来的。不是因为没经历过才精力饱满,而正是因为精力饱满,才经得起世事刁难啊。回想我身边无数一些无精打采的成年人的样子,他们往往不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累到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反而是因为整天无事可做碌碌无为,感到空虚、没有生活热情才会”感觉身体被掏空”。

2、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全世界。(还不够,你还缺乏运用的能力)

这点和博士开篇讲到的”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我从大学开学第一天起就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呢?” 如果我是为了修炼我的知识技能,事实上我能做的任何一位大专甚至高中生付出相同的时间也同样做得到,所以我大一时就拼命告诫我自己,绝对不能死读书,我一定要多出去走走,我想寻求为什么要上大学的答案。

果不其然,大一的我平时一周末就出去”玩”,(这里的玩当然不是指只会吃吃喝喝逍遥自在),去看了很多场外面的讲座,结识了很多社会人士,才知道,噢,原来社会是这样子的啊。根本不想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我很多时候也会有同样的疑惑为什么在大学里读的那么多书好像在现实中根本用不上。。。

但那时我的价值观就还一直停留在: 我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啊,你看我大一时挤时间出去社会参加各种活动,得到了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得到了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因为我从外面学到的并不能验证或者支撑我的学识,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也没有与外界相联系,换言之,我从外面得到的与从学校里面学到的存在”断层”。

但博士的那句”用以致学”和”灰度创新”的概念真的很冲击到我。从前我只把学习看作学习,玩就看作玩,两者是分开来的,互不关联。(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前期并没有把学习当作生活的重心所以对很多知识的理解都限于表面的应付考试)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将知识调用起来,拿实践去检验;也从来没有想过”灰度创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最小化成本做法。

这无非是极大地鼓舞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 “我不做商人,我也不做学术型学者,我想做学术商人。”

3、不掌控心智,别人就会占领它。

听完博士的讲座,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蠢蠢欲动想要创业一把。但我想说,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过载已成常态。从前我是听什么讲座就往哪边倒,但现在我却会停一停,去思考一下我究竟是否需要。

成长路上许许多多人会给你很多建议,但却没有人问问你,你究竟想要什么。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焦虑来源,信息过载而自我判断、自我辨别能力没有跟上,才会觉得恐慌,觉得迷茫。我也曾迷茫,就像博士放的那两张图,明明三个人再毕业的时候是同样的学士服、同样的笑容,但再毕业工作后,有人成为了狼,有人成为了哈士奇,有人成为了累到趴下的二哈。但所幸的是,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寻找”我为什么要读大学”的答案,寻找自己真正要做的事,定义清楚自己,不敢再坐井观天,趁一切都还来得及去努力成长。

最后的最后,我想再回答一下博士的问题:”道理我都懂,为什么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依我之见,过好这一生本身就不需要太多大道理吧,能输入(知识+实践),肯输出(思考+行动),就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