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

习惯与高效

2022-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松勤瘦

习惯是动作的高效,但不是事物的解决的高效。因为习惯背后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进程。这过程中意识干扰是最少的,人在做的时候往往是比较快捷的,准备状态也是最多的,所以感觉是比较顺的。 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其实不仅存在于我们动作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中, 人是在无意识加工状态下产生的东西是简单不分析的,但是快捷直接的。

而且我们习惯于这种无意识加工和准备状态,这样会让我们脑子的兴奋度更低,消耗更少的养分。 换句话说,是让脑子高级功能最休闲的状态。(可怕地懒惰) 为脑子处理需要处理的其他事情提供了更多的潜在资源。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运动员都有这种情况,就是他们的动作定型很难改变。比方说刘翔跨栏的换步方式的失败。又比方各种动作技巧型的运动员,都是千万次的锤炼经典行为, 形成其标志动作特征。又比如普京的科克博式的走路形式时,随时准备拔出手枪。这其实是让自己始终处于某种状态,进而便于作出反应,而这种状态往往是经过多少次的锤炼形成的一种模式,而我们陷入这种模式之后就会很难采用其他模式,变得不够灵活,和反省! 就像带着手枪和枷锁跳舞,永无法足够自如。

关键这才是人的真实状态,我们从来不是为了一种模式而活着,我们是为了应付这样复杂的环境而活着。环境里有危险,有利益,也有自己的内心的体验和评估。为了让这些能够高效的运转,我们必须让自己提前有所准备。而有所准备,就会产生一种离境的无意识习惯。

为了摆脱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很好的理解环境的各种风险-收益的概率可能,明白环境中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模式(但不一定是真合适,更多又是一种习惯)。然后要塑造出我们不同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环境中需合自我成功标准的行动模式才会认为是高效的体现。很多人把它归为一种情商的高,但更多的是一种准备状态调整的高效。

最后想说高效是行为过程的高效,而非目标和标准的高效。所以真高实在是高是一种以变应变的高效,背后是认知与自我的合作愉快! 但这样脑子其实就不会省事,也就没办法休闲了。所以不可能时时求高效,而是在受益和风险时考虑这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