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究竟有多难?22-10-20
平时经常买书和看书的我某一天洗澡时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第15版《管理学》531页,98元,我学会了去用就是了,为什么大费周折付不仅出了近40万的高昂学费和另计的车旅住宿费用,还付出了更贵的机会成本,我去年决定报考北大MBA是理性的吗?
从进入远道而来的何老师的课堂开始,我逐步有了更多的答案。
第一讲,刷新我的认知的是,我到北大来的第一性目标是提升自己的KIPA(信息处理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光靠自己修炼不是不行,名师出高徒,在北大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一起学习可以更全面更高效更深入。用何老师的话说,知识的浓度和深度可以被提升。
第二讲,何老师回答了我们参加北大提面时自己回答过的问题。为什么报考北大汇丰?答案之一是学习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知识。北大MBA是专业硕士,“专业”的独特性是“用”,不是“研”。如何把所学应用到实践,取得符合预期的效果呢?如何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守株待兔”的一肚子理论,但是却“茶壶里装饺子”有知识,但是不能很好运用的“非专业硕士”呢?何老师给出了我们修炼的方向,去破除知识障。
如何做到呢?有六步。就像我们派了两只队伍从一座大山的东西两面同时开工挖隧道一样,为了缩小理论和现实困局之间的鸿沟,东队(理论队)和西队(困局队)胜利会师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先来了解是哪六步。
东队从理论出发,有三步,分别是:①了解知识→②理论视角→③定义问题;西队从现实困局出发也有三步,分别是:①描述问题→②诠释事实→③决策涵义。我们的目标是缩小两个③之间的gap(鸿沟)。
下面我们详细的谈谈如何做好这六步,先谈理论队的三步。
一、了解知识
1、每一个知识都有特定的假设和适用范围。何老师课堂上用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类比:我们寻找困局的答案时,有时候就像黑夜里在路灯下找钥匙,只看到了有灯光的少部分,却忽视了没有灯光的大部分。现实中发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只发生在某个学科的某一章节,它很可能不仅跨章节,而且跨学科。(甚至还没有现成的研究结论)。
2、如果我们读的是中译本,翻译也可能会造成我们对作者愿意的误解。
3、像小学生参加考试那样只记结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最好把作者研究时的丰富的背景信息结合起来全视角了解,可以增加对知识的了解。
4、何老师传授了他的方法。根据现实困局,多翻翻书,翻了20遍的书,和只是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的书,了解知识的广度肯定不一样。
二、理论视角
以何老师课堂上讲到的“凌阿妹”的个案研究为例。
1、无影灯
我们首先打开《管理学》①我们从Maslow的路灯视角,可以分析凌阿妹的need hirarchy从下晚上的逐个排除和分析。②我们可以从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凌阿妹关于工作本身保健因素,我们要减少“不满意”,在激励因素层面,我们要梳理出激励因素。③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我们要分析挖掘凌阿妹的参照体系。④同理,还可以从Skinner的行为强化理论得到新的视角。这样可以实现holism,这是整体系统的观点,就如外科医生做手术时头上的无影灯。
2、dynamic
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于“普遍联系”也就是上面的“无影灯”部分讲到我的holism,也就是synergy。另外还可以从不懂时间点的角度和不同时段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定义问题
“工作差不多一个月”、“工作渐入佳境”的凌阿妹突然要求离职。从Maslow;理论的角度可能定义的问题是“休闲时间”没有得到满足。从Herzberg理论定义的问题是:对于加班。有“不满意”。从Adams理论定义的问题可能是凌阿妹同村的的叶阿妹和自己薪酬差不多,但是不加班。
西队从现实困局出发,也是三步,以凌阿妹的个案,相同的事实,但是有不同的写法。
高考失利渴望复读的凌阿妹家境贫寒,克服思乡之苦,背井离乡到了深圳的新明科技上班。恰逢公司订单旺季,原本新人入职30天的培训压缩为3天。来自农村的凌阿妹虽然在农村经常劳动还喜欢劳动,但是流水线上的劳动节奏和强度是有机器决定的,不是自己控制节奏的农业劳动,即使是与人配合的农业劳动,跟不上节奏时还喊上游慢一点。由于整天机械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这让凌阿妹开始感到浑身酸痛。加上想家,她时长冒出了辞职的念头。但是想想自己的大学梦,她决定挣够了钱就赶在九月开学前辞职回家复读。她的工作态度一直很认真,工作效率也一天天变好。原本以为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订单多,有加班工资,加上最近一个远房亲戚被凌阿妹的志向所打动决定资助她一部分前。这样她的复读费就凑满了。平日里领班和同事都对她挺好的。虽然撒谎让她有些不适应,但是她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她的辞职理由是:“生产线速度太快,我做不来,虽然加班有钱,但剥夺了自己的休闲时间,每天忙碌的结果换来的是一生的酸痛。”
如果按照这种新的“描述问题和诠释事实”,我们跨越“知识障”鸿沟的方向就不同了。
总之,如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要么从困局出发,复盘西边的三步,要么从东边出发复盘知识的三步,我们就有机会跨越“知识障”的鸿沟,实现知行合一。
感谢何老师的课程,增加了我的获得感,对北大MBA后面的课,对何老师后续的《管理沟通》更期待了。
附凌阿妹个案原文如下:
【知识障的展示:理论与实务的差距】
凌阿妹到新明科技上班差不多一个月。由于公司订单多,几乎天天加班。因为第一次做生产线的工作,阿妹的作业速度总赶不上生产线流动速度,常造成堆台。此外,她也开始感到肩膀,脖子,腰部,双手都常常酸痛。尽管如此,她的工作态度一直很认真、工作效率近来也一天一天地变好。
就在工作渐入佳境的时候,阿妹突然向领班要求辞职。她的理由是:
「生产线速度太快,我做不来,虽然加班有钱,但剥夺了自己休闲时间,每天忙碌的结果是换来一身的酸痛。」
若您是阿妹的领班,该怎么办?试依下列提示,逐条作答。并说明您获得答案的思路(怎么想到答案的)。
1.试依赫兹博格(Herzberg)双因素理论分析阿妹的状况,依双因素理论,你的对策为何?
2.试依马斯洛(Maslow)的需求论分析阿妹的状况,依马斯洛的需求论,你的对策为何?
3.试依亚当斯(Adams)激励相关理论分析阿妹的状况,依亚当斯论点,你的对策又为何?
4.实际上,若你是阿妹的领班,你该怎么办?
取材自:台湾交通大学EMBA入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