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不读书,有什么资格叫别人好好读书
01
这个七月,我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晒一张关于樊登读书会的图片,里面有一本书里的精选名句,还有进入试听的二维码。
应书友群里一位老师的倡议,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
樊登读书会,倡导的是每年读52本书,而我用一个月听读了21本,相当于近半年的量,这阅读量,差点撑死我。
好在,言而有信,守约地坚持了每天群里打卡,朋友圈进行分享,完成这次活动,还喜获赠书一本。
然后,我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想要奖品(只有活动的前3000名才能有幸得到),也并非只是为了义务做宣传,拉拢认识的人,也加入读书会。
初心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督促自己做到:连续21天,每天听读一本书,从中获取知识,也重拾阅读习惯。
如果不是用这个信义的道德力量,监管自己。老实说,真的,做不到每天花上四五十分钟听樊登老师讲解书中的精髓,而别提去手捧纸质书一字一句阅读。
更何况,里面的书籍,基本都是偏向企业管理、心灵建设、历史人文方面,专业且权威之作。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主动需求,想必,也很难有热情投入阅读。
因为,相对消遣用的小说、短文,这些显得生硬且无趣。
也正是这样,才有机会,拓展知识面,接触不同的内容。
这21天的分享,除了只需几秒的将图分享朋友圈外,我还做了以下四个步骤:听读、对照自己反思、文字知识点复制后进行WORD整理、强调部分红字标示。
笨人只会用笨办法,多读多听多记。
做这些,不过是想帮忙自己记录、记忆、吸收其中内容;也方便后续再翻阅,温故知新。
所以说,我是有目的的发图发广告,目的不在于:表面呈现的这几张图,转的那几秒。而是背后的心意,和这外人不知的多余动作。
樊登读书会02
简单介绍里面的几本内容及个人心得。
《丝绸之路》,让我知道,整个世界史,就在这条路上,国家、文明、战争、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名人等,一点一滴,如珠子般串联起来。听樊登老师娓娓道来,一点都不像校园的历史课那样枯燥无味,反而意犹未尽。
《故道白云》,通过一个放牛娃缚悉底和佛陀之间的故事,让我逐步了解到缚悉底尊者修道的心路历程。遥不可及、神化的佛陀,原来也是和我们一样,有着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也是经历千辛万苦,才修成正果。
比如:花了六年的苦修,才觉悟成道,晚年颇为不顺,各种不幸事件接踵而来:如僧团分裂、双贤入灭等。第一次感受到佛离自己很近,很真实。
《我想飞进天空》,让我走近星星的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原来自闭的他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失灵的机器人,所以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有那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异常举动。
也从中学到一些如何和他们相处的方法。比如:不要跟他们说孩子话、不要轻易地去触碰他的身体、多关注和陪伴他们等。
《你能写出好故事》,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因为平时喜欢写故事,也当做写作的方向,所以特别有感触。写作,光凭热忱和感觉不够,还要有一些专业技巧。
它告诉我:故事的核心是“变化”;主人公一定要有外在目标和内在冲突的;好故事一定要围绕焦点的,好故事是让读者感受到的而不是作者说出来的。里面还有具体的方式方法及举例演示,很有指导性。
前后我听了四遍,如久旱逢甘雨,希望后续通过不断练笔输出,能有所进步。
《危机领导力》、《OKR工作法》、《干法》、《让大象飞》、《搞定》、《清单革命》,让我找到一个又一个工作方法。就像翻开一本本实战手册,里面的内容,可以细致到有具体的一二三步骤。
明确告诉你: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如何让工作更有成效,如何打造优秀的团队。工作中,如果你也遇到劳而无果、事倍功半的情况,可以从中找找应对之策,翻转局面。
03
去年开始着笔写作,起初是为了留念一些东西,宣泄一些情愫,到后面,发现写故事,特别有趣,渐渐上了瘾。
从构思到落笔,整个过程在轻松的不自觉中进行,特别享受这样洋洋洒洒的倾吐。到目前为止,累积78篇,字数达19万。
而后,发现:文字要持续输出,必须得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带动。因而又重拾起书本,看的不多,断断续续,时间基本放在睡觉前。
主要读散文类(如丁立梅的散文集、毕淑敏的叙述文)、故事类短文(如大冰写的故事汇集、杨澜的个人经历文集),希望从中获取一些词汇使用、故事架构等方面的启发。
有目的的读书,让你可以主动积极,甚至“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不知疲惫。
有人会问:不当学生很多年,还有必要读书吗?日常工作、照顾孩子、家务劳动,这些事情就已经很多,忙得不行,哪还有什么空闲时间,读闲书。
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名言也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它的知识,而知识的力量,推动着全人类向着越来越文明越强大的时代前行,更何况是对渺如世间一粒尘埃的我们,它更是提供了强悍有力的支撑。
学生时代的读书,是为了应试,为了前程。步入社会,为了生存的我们,更是离不开知识的帮助。
它,是工作上的岗位内容、沟通技巧;是育儿过程的指导手册、经验相传;是兴趣领域的自学指南、实操教练;是空闲时间的最佳伴侣、知心好友;是迷茫困惑时的指引灯塔、点醒恩人……
它,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各色各型的角色,入驻你的生活,你的心灵。
谁又能说,自己与书,从没有任何瓜葛呢,就算大字不识的老妪,她也见过孩童课本,见过封面精美的图书。只是她与书的接触,只能止步表面。
04
这些道理,谁人不知,用不着我这个半斤八两的家伙,作为谈资,夸夸其词。
自己都不读书,有什么资格叫别人好好读书。
就像一个200斤的胖子,自己一动不动,大吃特吃,然后对另一个202斤的胖子说,你得少吃多动,才会健康。
又像一个天天抽着烟,又酗酒,又嗜赌如命的懒人,从没想过改变,然后对另一个同道之人说,你得戒烟戒酒戒赌,好好做人。
这样,不是很可笑吗!
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对别人的同类行为,指手画脚,还假惺惺地做好人,提一堆建议。
没有身体力行,就没有发言权!
就像樊登老师创立读书会,倡导每年读50本书,他自己就有身体力行去大量阅读,同时还将精髓部分提炼出来,进行解读,向书友分享。
他的提倡,他的分享,是有说服力的,所以,听了几次,我很认同这种听书的新方法。
有人,仍着迷纸质书,也有,只喜欢电子书。像我,文学类的书,还是喜欢翻阅纸质的,可以用笔画一画,甚至旁边写一写。一些专业性强,自己又理解不了的,听听樊登老师的这种解读,也是很好的方法。
个人觉得,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读书的方式,已出现多样化。不管用什么工具,什么途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读的是什么书,读后吸收多少。
如果像某些伪书友,仅仅是做个几秒截图或文字分享,满足虚荣心,自欺欺人“我有在看书”;又或者看的都是为了催眠、打发时间的消遣书,毫无营养可言,为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太过委屈。
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读书,终究是自己的事。好,受益的是自己。坏,影响的也是自己。
05
并不是闲人,才有闲工夫看书。
细细观察,身边那些常常张嘴说忙的人,娱乐时间绝不会少。
也许是酒局一场接一场,也可能是麻将桌决战到天亮,又或是言情剧几十集一天搞定,甚至出现在抖音刷屏从清晨到日落……
还是那句话,读书终究是自己的事。
要是把它当做一回事,一件重要的事,你就会毫不犹豫地推了无聊的酒局,拒了伤身的麻将,关了猜到结局的泡沫剧,卸了浪费流量的刷屏……
已不是青葱年少的阶段,对这个世界还能保持足够的好奇感和兴趣感,但愿,读书,能成为今后相伴长久的一个爱好。
不求从里面获得成就,获得名利,只愿获得一份惬意和心境。
就好像徜徉于清晨的林间小道,清新幽静,微风吹拂,鸟儿欢唱;读到触动之处,就好像前方出现一片美丽花丛,缀有露珠,芳香扑鼻,心旷神怡,因而连流忘返。
有这般美好畅游,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