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马洪奎先生赠书

2023-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住在城里的庄户孩子

喜获老作家马洪奎先生的一本新书《曦照堂集》特作一些文字厚表感谢之心意。

马洪奎先生,与他初次相识是在一次县文联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因为匆忙,也没怎么深入交流,只知道马老师是这次采风中年纪最大的作协会员。

之后,我与马洪奎先生联系于微信,时常在报刊杂志看到他的名字和作品,拜读以后便通过微信第一时间发给他。先生每次都是客气的回复一声“谢谢”。

马洪奎先生退休以后,“桑榆晚唱”“半路出家”勤奋好学,熟读书籍,诗词歌赋书画通攻且皆有成就。今年将近几年发表过的诗词,书画,散文,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整理集结出版《曦照堂集》。

前几天,马洪奎先生在微信里问我家地址,说自己出版了一本书,想送我一本。我当时有点意外,同时也有点感动,能被人重视,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我忙回复,应当我登门拜访“讨要”才好。便在微信里约好周日上午见面。

周日上午,我与文友赵延民老师参加完一个活动,他知道我要去马老师家,便热心的说,我和你去吧,前几天我才去马老家来,知道他家的具体位置。虽然我和赵延民老师网上交流不少,但线下还是初次见面,他便如此热情,让我心头一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有赵延民老师为我带路,确实方便了不少,不一会儿,就到了马洪奎先生家。

敲开门,马洪奎先生与夫人热情招呼我们在客厅里坐下,斟上喷香的金骏眉好茶招待我们。虽然很长时间没见了,我与马老都一眼认出了彼此。马洪奎先生看上去很健硕,身材魁梧,谈笑风生,一点也不像近八十岁的老人。

接过马洪奎先生递过来的书,心里特别激动。马老很健谈,也热情的和我们交流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他说,写东西不要硬着头皮去写,是憋不出好文章来,随性而为,灵感来了挡也挡不住及时记录下来,还要多看好书,写出来了的文字不要着急发表,沉淀一下,多读几遍多修改,他还说,写点东西不容易,他基本都是晚上熬夜写的,晚上能够静下心来写作与修改。马老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幽默风趣娓娓道来让我和赵延民老师一点不拘束且受益良多。

因赵延民老师有事,便起身告辞,马洪奎先生及夫人一直热心地送到我们电梯口并再三招呼我们要常来家玩。

与赵延民老师分手后回到家,我捧着带有墨香的书翻看起来。书名叫《曦照堂集》,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个人专辑。里面收录了马洪奎先生创作的旧体诗457首,唉26阙,散曲229首,赋7篇,新诗13首,楹联23副,散文29篇,字画作品47副及部分照片。从中可以看出马洪奎先生创作题材之丰富。

书名“曦照堂”得意于马洪奎先生恒坤苑十五楼新楼住所,晨曦映照,微风徐徐吹拂,宛如空中楼阁。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大都希望能出版一本自己的书。也有老师提议我也整理一下出本书,出书不易,除了经费更重要的自己的作品不成熟,虽然这些年,自己多多少少也写了上百篇文章,也偶有小作见诸于报端杂志。其他网络平台的小随笔也吸引了一批粉丝,但我深知能够拿出手的没几篇。还是马老师说的对,多沉淀沉淀。

诚然,文学爱好者都有梦想,都有一颗诗意和远方,或许等退休了,闲下来的时候,我也整理整理自己写的东西集结成册,写者不易,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心血丢失让自己心疼不已。

写者不易,出书不易,鉴于此,每当接到文友的赠书,我都会视如珍宝,细细品读,小心保存。毕竟他们都是渗透了作者的心血,这些我懂!

再次感谢马洪奎先生赠书。

作者简介

马洪奎,1945年7月生于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前君祥村。高中肄业。曾任小学教师,当兵入伍,乡镇从政,2000年从昌乐县国营孤山林场副场长位上退休。退休后,先后在昌乐县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诗词创作,曾任昌乐营陵诗词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顾问。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潍坊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潍坊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昌乐县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入编于《百世经典》《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文集(第三卷)》《上海滩诗叶》等大型文集,市县多部书画作品集,诗文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月刊》《九州散曲》《历山诗苑》等刊物及公众号,《人民日报》客户端及省市县各级报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