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锦团花香远溢清(36)
簇锦团花香远溢清(36)
焦小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宋朝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这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上片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春归何处,是春花美丽的春天去后不可追,且春天过去,你是无法知道和看见路径的,当然时间肯定是春天的路,黄庭坚知道。只是时光如流水,去去难追。是如果知道春天具体会去哪里,一定要拉着她不让她走。
不过总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比如黄鹂就知道。黄鹂努力在告诉你春天去了哪里,可惜你听不懂。急的它扑棱着翅膀,来回在风里,你顺着它的方向看,哇,好一大片蔷薇花开啊,原来春天没有过去,她在蔷薇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