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

爸爸妈妈更爱谁

2017-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北无名

不管多么辛勤专业的园丁,给他一颗苹果的种子,也不能够培育出梨的果实。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带着他的天赋秉性出生,或许只是一颗小小的蒲公英,我们就不能要求他成就伟岸的姿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精心爱护照料,让它开出美丽的蒲公英之花。如果能够尽早的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对孩子强加太多的期许,更不会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前年,我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同时降临的小兄弟就像是幸运大礼包,带来了成倍的幸福,当然也没能逃得了加倍的辛劳。

    相差5分钟的两个宝贝,从一落地就开始被比较。谁胖谁瘦,谁黑谁白,谁嗓门大谁秀气些…到后来,就被要求同步发育,同时进步。

大宝从出生即在体重及体能各方面占有优势,身体发育的也较为好些,月子中即会俯卧抬头,四个半月长第一颗牙,六个月开始爬行,七个月自行扶物站立…凭心而论,大宝的表现令我们十分欣喜。但同时也意识到小宝较大宝来讲稍显迟缓了一些。

   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双胎不可能会同步均衡发展,而且说不定到后期各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但就是难以避免的想做个比较,更加难以控制的是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大宝长四颗牙时,小宝的第一颗牙才长出来,在这之前,每位家庭成员都曾说这样的话:“哥哥的牙都长好几颗啦,你什么时候才能长牙?”

但戏剧化的是,小宝11个半月就放开胆子走了起来,并且会清晰呼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宝稍胖些,重心不太好控制,加上胆子略微小些,在学步方面着实比小宝逊色了许多,言语也不及小宝叫的清晰有力。

就这样,他们一直被比到两岁了。现在,谁吃饭更棒,谁更爱看书,谁更听话,谁将来更有出息…他俩没有一天不被比较。

   我也曾意识到,这样的比较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可有什么办法?谁让他们是双胞胎。生活在一个环境里,怎么能够不被比较?

当两岁半的大宝顺利的讲完厚厚的一本故事,双宝的奶奶欣喜万分,顺手就奖励了一颗糖。继而转头要求小宝也讲一个,可小宝只顾着玩玩具,怎么也不开口,有些扫兴的奶奶道:你就知道玩儿,一点也不如哥哥,以后糖就只给哥哥吃。

   我永远都忘不了,看着哥哥甜甜蜜蜜的吃着糖,那一刻小宝脸上徒然升起的落寞。

   我的心像被人狠狠的扯了一下,喘不上气来。

  这么小的孩子,就意识到了自己不如别人,也知道只有表现好的那个才能得到奖励。

在自己眼里,我们不过是无意的,无心的说了无伤大雅的话,也不过就在那一刻,因为谁的表现好就暗自窃喜了一番,稍稍偏爱了一下。

  可在孩子眼里,那就是亲人的爱,没有平均的一分为二。

  我突然想起,自己也在不同的场合说过类似的话。我问自己:我是妈妈,为什么还是做不到既爱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又能接受他们各自的缺点,爱小哥俩彼此间所有的不一样?

  好内疚。

  这样的困扰,不只我有,所有多子女的的家庭都会面临。身边很多二胎宝贝的朋友,常常要在大小宝间周旋,嫉妒,争夺,打架。原来的梦想的二胎生活不该是这样啊,再多一个孩子,不管是小时候多个玩伴,还是大了多了照应,看起来都是很有道理的是不是?

  可比起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考虑更像是一厢情 愿。

  多了个弟弟,玩具要分享,妈妈的爱要分享,这已经是作为两个孩子家庭的命运。

  但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父母,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到后来,孩子自己都会不自觉的进行比较。

  可比较是什么?比较就产生差异。到底是代表不如,赶不上,还是平分秋色,各有优势?

  做父母的我们怎么看,怎样对待,几乎完全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更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差异的态度,就是在回应他们心里一直存在的问题:爸爸妈妈更爱谁?

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本能。可适应他们的独特和差异并不容易。每一个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秉性降生。积极或内敛,开朗或沉静,这样的性格并不是人力可以改变。

 父母的爱,从来都不该因孩子的差异而给予不均。

  有了这种认识自觉,我不断提醒自己,哥俩天天性不同,爱好不一,我希望他们能相伴一起快乐的成长,但更愿意看到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建立各自的未来。

 即便父母的爱被迫的要被一分为二,也要用尽那二分之一,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爱每一个。热爱他们的优点,也能诚心接受各自的不足。

   只有作为妈妈的我首先了解并认可这样的不可为,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少一些比较,少一些负担。兄弟俩个各自感受到爸爸妈妈一半的爱,剩下的一半,也就能通过爱彼此来获得,就得到了更多的,更完整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