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创新者的窘境》来分析,特斯拉根本不是颠覆性创新!
前两天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段永平、芒格为何都不看好市值500亿美元的特斯拉?》,激发了很大争议。很多网友讲到,特斯拉是颠覆性创新,奔驰宝马等巨头难以应对,是一定能成功的,是下一个苹果级的高科技企业,并拿出《创新者的窘境》作为理论支撑。
但其实,按照《创新者的窘境》来分析,特斯拉根本不是颠覆性创新。我不看好特斯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极其重视《创新者的窘境》,毕竟这是定位理论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曾强烈推荐的一本书。
《创新者的窘境》原文,已预言了特斯拉的失败
在《创新者的窘境》第十章,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专门分析了电动汽车。他明确建议,电动汽车应避开主流汽车厂商所面对的主流市场,应尽可能切入主流汽车厂商都不重视的低端市场。
这与特斯拉的做法完全相反。特斯拉不仅直接进攻主流市场,而且还是主流市场中的高端市场。这是奔驰宝马等汽车巨头都高度重视的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特斯拉的做法犹如虎口夺食。
而且,克里斯坦森也分析了,如果直接进攻主流市场,电动汽车将会遭遇的重重挑战。
这几年,特斯拉所面临的一些列问题,包括大幅亏损、起火问题、难以交货、生产瓶颈等等,根本是由于马斯克一直努力向主流市场销售电动汽车所导致。
可以说,这本书早在多年前,就预言了特斯拉的失败以及特斯拉目前正在经历的种种挑战。
2015年,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直言,看衰特斯拉
由于很多人对《创新者的窘境》中所讲的“颠覆性创新”这一概念理解错误,所以在2015年,克里斯坦森专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什么才是颠覆性创新》。在文中,他特意提到了特斯拉,对其未来命运持悲观论调。
他认为特斯拉根本不是颠覆性创新,因为特斯拉切入的是汽车市场的高端市场,奔驰、宝马等汽车巨头对这一细分市场本来就有大量投入。
克里斯坦森还说,由于特斯拉不那么颠覆,所以未来要么被传统汽车巨头收购,要么会为了抢占市场而陷入长达数年的苦战。
正如去年马斯克自己所说,Model 3陷入了量产地狱。这确实是一场苦战,又被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所言中。
所以,按照《创新者的窘境》原文对电动汽车的分析,按照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对特斯拉的分析,特斯拉根本不是颠覆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从低端切入,是颠覆的关键
克里斯坦森讲,颠覆性创新有两类,一类是从低端市场开始的颠覆,一类是从全新市场开始的颠覆。但是,纵观全书,更为主要的、更为核心的、更为本质的,是低端颠覆。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克里斯坦森为何不看好特斯拉。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克里斯坦森所举的一个个成功颠覆的案例,包括硬盘行业、挖掘机行业、摩托车行业、零售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等,基本都是低端切入的典范。
甚至,该书第四章直接命名为《回不去的低端市场》。这是极其关键的一章。克里斯坦森讲到,理性的管理者很少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进入规模小、需求不明确,而且利润率更低的低端市场。这就是为什么从低端切入会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这几年在公司内部给同事们分享《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时,我经常强调,只有抓住“低端”这个词,才能真正理解何为颠覆,甚至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战略。
“低端”这个词,听起来很不好听,违背人性。但也正是因为听起来很不好听、没面子、没士气、没势能,所以没有人愿意做,所以会为颠覆者留下巨大的战略空间。只有拥有足够的战略空间,颠覆者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用于完善产品、完善运营、建立认知以及积蓄势能。
这也是为什么纵观战争史、商战史,伟大的战略、伟大的颠覆,往往都是从低端切入。很多战略家均强调这一点,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孙子兵法说,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学者评价毛泽东,说其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造权威们的反,他总是站在被剥削的人们一边,做受压迫群众的旗手。按照现代互联网流行的术语,你可以说毛主席抓住了长尾市场,打造了一个超级大平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所制定的广告口号也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结语:炒作就是炒作,不是颠覆
总之,守弱处柔,才是大智慧,才是大战略。像特斯拉这种,一上来就大肆炒作,大喊颠覆这个颠覆那个,这与事物发展的规律不符,因此成功的概率不大,更谈不上是颠覆性创新。
正如特劳特《22条商规》的炒作定律所言,“真正的革命并不是正午的吹号游行,也不会出现在晚间6点的新闻报道中。真正的革命会在午夜悄无声息地到来。”
真正的颠覆,往往是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把你颠覆了。而不是像特斯拉这样,奔驰宝马等巨头都已经密切关注他了,他还在为量产交付发愁、还为爆炸起火发愁、还为巨额亏损发愁、还依然只是一个小众群体的高级玩具!
炒作就是炒作,不是颠覆。
2018年10月07日
作者:王博,东极定位董事长
曾在两大定位公司实践7年,服务案例近30个,代表案例飞鹤奶粉,2018年与资深定位专家滕苡含联合创办东极定位咨询;
东极定位咨询,创始团队来自两大定位公司,现坐落于上海陆家嘴,创办半年来已服务多家企业,其中包括一家由IDG投资的估值2亿美金的互联网企业、一家消费品上市公司、一家运动产业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