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三毛三毛

书虫 | 我们都想拥有三毛的撒哈拉

2020-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子夜清欢

寂寞的灵魂,无处安放;有趣的灵魂,四海为家。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姿态有千万种,有人朝九晚五,也有人浪迹天涯;有人受到高度文明的洗礼,也有人仍在落后无知的荒垠中踽踽而行。

从前,地理书中的撒哈拉带给我的只是漫天的黄沙、炽烤的烈日、稀少的人烟;后来,读了三毛的撒哈拉,撕开了那层黄沙,我看到了一片美丽壮阔的大漠,也看到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

寂寞无垠

三毛笔下的生活真实又引人深思,她的心时而流浪,时而安居,她在记录生活,也在学着热爱生活。撒哈拉是凶狠的,它物质匮乏、环境恶劣、有一群尚未开化的民众;但它又是那样的慈爱,馈赠给它的孩子一片广袤壮美的土地,也给了三毛一个栖居心灵的场所。在这里,三毛和荷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白手成家,也结识了一众爱友,在异乡风俗中一点一点找寻生活的美好。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总是如意。在这个未被文明开化的地方,当地人固执而迂腐地恪守着礼教,沿袭着古老而缺少人情味的风俗,一辈又一辈地碾压着女性的地位,残忍而刻薄地进行着种族歧视。三毛和荷西有心引导却也无计可施,尽管力量微薄,夫妻二人却从不曾吝啬援助的双手。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吗?你会安然恣意,也会失落难过;会爱不释手,也会恨之入骨。矛盾,是生活的根。好在三毛和荷西都是不拘于平淡的人,即使在艰涩的条件下,也能让生活五光十色。

愿有人待你如初

荒山之夜,三毛和荷西两人经历了生死冒险,但往往,患难方能见真情,生死一线间,两人不离不弃,这场考验,让他们对这片大漠的感情又深了几分。有趣的是,两人曾迫于生计下海捞鱼,期间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或许正因两人都不是过分贪心爱财的人,所以才能生活得那样大气与洒脱。正如书中写得那样:“人,多几种生活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三毛的朋友中,最令我感伤的是沙巴军曹和哑奴。

军曹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军人的血性从他为了救那群撒哈拉威孩子而身亡的时候完完全全地迸发了出来,因为那曾是他最痛恨的人。整个营的人都死掉了,军曹虽幸免于这场屠杀,但这种“幸运”对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巨大的痛苦和愤恨笼罩在他的心里,久久不能消散。然而,说最恨撒哈拉威人的是他,扑倒撒哈拉威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炸弹的也是他。他定然是恨过的,但善良,是本能。

哑奴的人格比很多撒哈拉威人都要高尚,他彬彬有礼、知恩图报、爱护家人。他是奴隶,但不意味着他生而就应为奴隶,那些自诩富有、见过世面的人可以歧视他、苛待他、买卖他,却永远无法在人格上超越他。尽管如此,哑奴的结局仍然令人难过,他终究没能逃过那落后无知的习俗所搭造的枷锁。

心在流浪

书中最后一章被三毛命名为“哭泣的骆驼”,奥菲鲁阿和沙伊达死在自己同胞手中的时候,我也仿佛听到了成千上万的骆驼在屠刀下的嘶嘶悲鸣,杀死他们的不是利刃和铁枪,而是族人的冷漠和背叛,这场悲剧,直击心灵。

梦在远方

初读这本书时,会新奇,会感动,会痛惜;再读时,心里只剩下震撼和长久不能平复的哀伤。三毛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撒哈拉,让我们跟她一起经历了那些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故事。

年轻时,我们都渴望成为三毛,一边流浪,一边成长;但终究,我们都不是三毛。

【写在后面】

无论你是不是曾被生活揉圆搓扁,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能在心中无垠的沙漠里尽情驰骋。

(=·=颓废了这么久,我也该回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