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楚汉之争-司马迁
《史记》第七卷写项羽,第八卷写刘邦,第九卷写吕后, 这三卷放在一起写,因为他们是一个时期的同龄人。读完这三卷,其实有一个感觉,越接近司马迁所在的汉武帝时期,他写起来就越没有那么客观了。
毕竟他是生活在汉朝嘛,有时候说政治是什么,我不关心,也跟我没关系。其实,政治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他在汉朝生活,一定是会受汉朝的政治影响的,何况司马迁是史官,一个写不好可能就没命继续写了。
这两天把本纪都读完了,感觉楚汉之争还可以写一下,文景之治把孝文帝写的太完美了,到了汉武帝就全写他祭祀鬼神了,别的大概不敢写。所以看史书,个人认为看后一个朝代的人对前朝或者隔一个朝代的前朝的评价更准确。
项羽本纪中写了项羽很多负面的信息,如前所述,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在司马迁笔下的项羽近似另一个暴君的雏形,坑杀军民,不止一次,都是论数十万级别的。
我怀疑最大的一个是说项羽把向他投降的章邯、司马欣的二十万秦军活埋,然后只带着首领进入秦地。我想如果真这么做了,章邯为什么投降,他自己的军队自己不护着,一代秦将投降之后傻到不给自己留后路,傻到只身去追随项羽?
反而是项羽屡次心软让刘邦逃脱更能说明他其实挺重情义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确实不太适合当帝王。就连项羽要拿刘邦的老父亲威胁刘邦,然后刘邦就能厚脸皮的说我们曾经称兄道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想烹就烹吧。然后项羽竟然也没下手杀他父亲。不得不说刘邦确实稳得住。
司马迁说项羽火烧咸阳,三个月不息,如果是真的,那项羽做的可比秦始皇焚书严重的多,多少典籍毁掉呢。项羽打了胜仗也是分封给有功之臣的,但是分配有点不公平,任人唯亲,不能服众而已。
刘邦这个人看下来的感觉,一直在打败仗,到处流窜,可是偏偏每一次都能起死回生,这真的是本事。或者运气好的开挂。但他确实只抓核心的一个人,细枝末节都不care,又平易近人,善于笼络人心。
他清楚的知道民众痛恨的是什么,是秦的暴政,所以他进入关中之后,只对百姓说了一点,以后是杀人偿命,伤人,抢劫依法论罪。其余刑法全部废除。大道至简。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是很大方的封王,有功就封,有的王比他自己地盘都大,最后因为是他封的,这些王便簇拥着他登上了帝位。登上帝位之后呢,转眼来个杀杀杀,异姓王最后只剩了一个小小的长沙王。其余全部降级或处置。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兄弟、孩子,侄子,只有姓刘的能封王。
这波操作简直神了,而且他有能力压制住叛乱。为大汉朝铺了一张处处辖制又都效忠中央的大网。太厉害了!刘邦最擅长的是看人吧,对人性认识的无比透彻。看人准就会用人,人尽其用。
也许与他整天混迹于鱼龙混杂的社会底层、中层、高层的经历有关。不管是沛县的萧何还是韩国世家张良都能为他所用。而且他特别虚心听别人的建议,听了能做出正确的裁断,用还是不用。
吕后也是一个奇女子,她当政的那段时间,废刘姓王,扶植吕姓也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定非要做什么,而是先试水,摸底,给暗示,然后顺理成章的推出去,这样的人收放自如,需要磨自己的性子。
至于她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我觉得不是争宠,记恨戚夫人得宠,而是戚夫人试图撺掇刘邦废太子这件事。吕后那么大把年纪了,不是一个陷于情爱里的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