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同事圈那个情(zhao)商(ren)高(ai)的小伙伴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曾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喝咖啡发朋友圈
移动互联网生活新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伴侣,人人网等SNS社区渐趋式微,人们习惯了朋友圈这种点赞加评论的表达方式。动动手指,把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瞬间传遍全球;同时,足不出户,了解到千里外的朋友的分享。
朋友圈晒美食
B的故事
B是我一个朋友,某投资公司的顾问。但我发现他平常很少使用朋友圈发布分享内容,偶尔几个月才晒出一张家庭旅行照或者是别人偷拍的某个搞笑照片。后来在一次聚会上,禁不住好奇,我问起他这个问题。
B国庆朋友圈分享
他告诉我,他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在用“同事圈”。
据我所知,他们公司是某著名投资理财公司,“同事圈”应该也很庞大。同事们除了每天一起上班吃饭分享好玩的事情外,私底下也玩得很嗨皮。除了在“同事圈”分享一些内部文章和交流资源,也会发表一些心得体会。这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习惯之一。
公司聚会照片
在投资界内,他们需要不断了解和分享行业动态、业界信息。获取信息不仅需要及时,还需要信息的安全、隐私。确保信息只在公司内部流通。对信息可以完全掌控。
为什么他们不使用朋友圈呢?B告诉我,《中国青年报》做过调查,尽管70%以上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交圈吻合,但许多朋友圈已变味成新闻圈、养生圈、代购圈、自拍圈;而且朋友圈中形色诸人,不正经的调侃的多有,在一堆朋友中找到同事,然后聊工作总感觉很突兀。
随办“同事圈”工作心情
当它失去本质属性,同时无法满足我们的分享需求的时候,很多人已经放弃朋友圈了,转向同事圈。
你如何使用同事圈?
另一个朋友Peter在上班,他告诉我,同事们每天上下班乘地铁或者等电梯的时候,都会阅读移动新闻端资讯,看到跟行业相关的深度文章,或在知乎、朋友圈看到好的内容都挺想分享给小伙伴们的;有时候,一些有能力的小伙伴还尝试写一些知识经验性的文档跟大家分享。分享的时候,大部分员工会通过QQ、微信转发,少量同事也会在公司内部邮箱里转发。
随办“同事圈”文章分享
但Peter说,他觉得虽然现在分享的方式也很多,但是好像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企业分享平台,这个同事今天发一条,那个同事明天发一条,有时候分享内容的时候在忙没有看,等忙完了就忘记或者找不到了。而共享的那部分人又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反应,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分享了。
我跟Peter说了B公司同事圈的故事。Peter十分感兴趣。他认为“同事圈”比较适合公司内部的互动,如果他们去微信上转发的话,还需要在众多的通讯录中去找公司同事。而同事录大大节省了时间。
同事圈,潮流知识工作秀。方便了同事接收第一手信息,产生共鸣,也确保了动态信息只在公司内部流通,有效防止信息外泄。永久保存在企业,方便后续的员工阅读,有效增强员工战斗力员工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