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突出实践
一天的时间,听了两场讲座。老实说上午那一场讲座,听起来有些吃力。因为老师在讲座过程当中,所爆出来的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好多我都听不懂。不由想到昨天听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寓言中的教育智慧》时,已经被陈教授引经据典的能力折服。无论是教育理论知识,还是心理学,还是古典文学,自己还是知道的太少,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我该怎么办呢?
强迫自己做好笔记,用心去听,再结合昨天的讲座,以及前两天听到的新课标培训,综合去考虑,所有这样一点体会。
一、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品质”,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而是要有机结合于整个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学承担的使命是: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站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高度,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探索能力、有解决问题能力、有合作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如果老师还是以“给”的方式,盯着那些知识与技能,是完全时代发展所脱节的。
二、新旧知识关联,引导发现
要找到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老师很容易陷入一个“知识诅咒”,或者也可以叫做能力陷阱。也就是说当一项知识我们老师能够熟练掌握之后,就很难正确判断学生学习这项知识所需要的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强调站在学生的立场,把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孩子放在同一起点。
对学情进行了充分分析之后,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该建立在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说孩子写错一个字,我们看到了这个现象,就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已经具备了哪些识字方法,这个新学的字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个之间被建立连接。运用什么措施,让学生牢牢记住。
三.加强课程综合,突出实践
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其具备综合性,工具性,他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更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
跨学科学习,不仅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注重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组成。其目的在于将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的能力。
说到学习任务群,我就突然想到目前来说很多地方,都已经在尝试这种策略。一节课确定一个教学任务,通过对比阅读、思辩性阅读等多种方式,穿梭于不同文本之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转换教学思维,儿童立场
陈教授以“坐井观天”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是那只看过辽阔天空的小鸟,也要学会站在井底青蛙的立场上,想一想为什么他会以为天只有那么大,我们又开始如何帮助青蛙跳出那片天地。
然后顺学而教,顺式而导,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真正正的为了学生的未来,未来所需要具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展开教学。
知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到底要知行合一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