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朋友(一)——那些年读过的书和挨过的批
我国著名作家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法国作家雨果说:“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在我的童年,没有小伙伴,我唯一的朋友就是书籍。作为80后,那时候国家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条件也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我当时的家境来说,买课外书仍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尽管这样,物质的匮乏并不能阻挡我对书籍的痴迷和热情。
上小学时,学校发的教科书是我阅读的主要载体,也是我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我看教科书,一遍又一遍地看,不厌其烦,书中的每个知识点在第几页的什么位置我都牢记在心,这也让我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我看教科书,不仅看自己的,还看比自己高三个年级的姐姐的教科书,尤其是配套的语文课外读本和历史书是我的最爱,基本相当于我的故事书;还有地理、化学、物理课本,也是我的科学知识启蒙来源。
渐渐进入高年级,教科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了。于是,家里所有的书,从《知音》《故事会》,到厚如字典的《毛泽东选集》《家庭医生宝典》都被我看了好几遍。
初中时期,学习更加紧张了,我也开始了在校住宿的生活。每天早上五六点天不亮都要起床跑操、晨读,开启一天的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多才下课。下课回寝室后更没机会看书,因为半个小时后就熄灯了。但我不甘心,偶尔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年的我就是这样犹记得,那是初三上学期,很冷的冬天,我又偷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看的是《读者》。因为被子没捂严实,透出的灯光被查夜勤的值班老师发现了,硬是强迫我打开门,穿好衣服到寝室楼下接受他的训诫。这是位尽管年轻却好像已提前进入更年期的男教师,态度相当严厉,大声吼叫(整整两栋寝室楼都听到了)道: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就是**啊,每次年级第一名是你吗?”
“是的。”
“呀,第一名就了不起了吗?第一名就可以不守规矩了吗?看书本还好说,你还看《读者》?这是你们该看的书吗?学了一天还不累是吧,去操场跑五圈!”
就这样,我被迫在大冬天刺骨的夜风中奔跑,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反正就自己当时瘦弱的身体状况来说,应该不到两圈就累趴了。终究是没跑完,他也放过了我一马。在我走到寝室门口时,他在楼下大声喊“记得写一份检讨书,明天交给班主任!”What?您大吼大叫弄得全校皆知也就算了,还要我写检讨书!……Anyway,感谢这位男老师,让我在学校成为了一名传奇人物,哈哈。
尽管这位老师如此摧残我的读书热情,但我依然热爱读书,热爱这位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