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散文浅秋文学

你笔下的感人肺腑,我眼中的无病呻吟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128人  谈雅飞
你笔下的感人肺腑,我眼中的无病呻吟

文/谈雅飞

                                    01

从小学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就被老师教导:写文要有真情实感,要能够打动别人。而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

在小说创作中,这句话更是被大家奉为圭臬。一部小说中总会有一些经典场景或是情节可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感动情节的出现不是刻意的,而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诚然,想要打动别人,需要先打动自己。可是很多时候,打动了自己,就一定可以打动别人吗?

                                    02

感动应是自然的、真实的、富有灵性的情绪。刻意描绘设计的感动剧情不仅不能达到感动读者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这里介绍小说写作中,两类感动点处理有误的表现:

第一,感动仅仅是作者的独角戏。

此类感动情节多为作者一个人的自嗨模式,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会感动到自己,甚至可能因为自己正在创作的情节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在读者眼中,他们不会被这样“情绪过于激烈”的情节触动。

体会以下实例:

1.“为什么你不爱我?我们明明说好在一起的?为什么你要骗我?我恨你我恨你!”

2.“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我哪里无情哪里无耻哪里无理取闹?”“你到处无情到处无耻到处无理取闹!”

我们暂且不论实例中的对话措辞是否幼稚,但从表达形式上来讲,这类情节的共有特点就是“表达情绪过于激烈”。说简单点就是“太使劲儿了”

回想一下现实生活中人们愤怒、悲伤、狂喜时的表现,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个人表达感情并不会总采用直白的方式。就像我们伤心时也不会每次都哭一样。

剧情中要表达的情绪本身没有问题,作者也感受到了小说人物当下的情感状态。只是这样直白的写法不符合人们本身情绪宣泄的规律。

所以这样的处理方法,情节即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不了读者。

第二,读者与作者感动点错位。

何为感动点错位?

简单来讲就是作者刻意设计、期待读者会感动的情节,读者读后没有感动。而那些作者没有重点刻画的情节反倒感动了读者。

感动点错位给作者创作中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笔下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失去了可预测性。

假如作者完全抓不住读者的感动点,那么他将无法判断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究竟能不能打动别人。

这样长此以往,作者创作小说时设计剧情的能力会有所削弱。

                                  03

那么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几个问题:感动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感动?人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动?

感动,是外部刺激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触动。

人们通过聆听、观看,参与一系列的事件来使自己体会到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

小说剧情对于读者情感的喷发起着引领、诱导的作用。

它将我们带入一种情境,在这种背景下制造矛盾困境,迫使主人公凸显出性格中独特的魅力点,进而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所以,剧情本身没有感动不感动之分,它仅仅是一系列事件的组合,真正感动读者的--是人。

我们会为绝境中角色破釜沉舟的坚定唏嘘不已;会为灾难降临时角色挺身而出的大义所折服;还会为平淡生活中角色无私奉献的品格赞叹不已……

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人。小说中让读者感动的地方,是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当中的闪光点。

例:一个善良平凡的教师(性格)在大地震中牺牲自己救活了被压在石板下的孩子(剧情)。

从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是老师的大义凛然、无私善良的品格令我们感动。剧情的作用是给这种美好的品格提供了一个展现的途径。

而为了达成最后高潮时感动读者的效果,需要我们在前期进行大量的铺垫和蓄势。

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细微事件来描写这位老师的无私和善良,才能在最后的牺牲中给读者感动的效果。

这些全部都需要作者在小说中通过精准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刻画来逐步达成。

                                  04

最后我们来谈谈如何具体做到让自己的小说能够感动读者。

首先,描绘故事情节需要真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个在逻辑上漏洞百出,只为了凸显角色多么厉害的情节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样的东西写出来,不仅读者不相信,作者本身也是不相信的。

我们需要真正投入到自己的故事当中,跟着角色们一同成长,一同面对困境。而不是仅做一个局外人,用平淡的上帝视角俯瞰一切,自己都不能感动,却偏偏要用最夸张、最矫揉造作的语言去打动读者。

其次,叙述采用的视角应对故事中感动人的情节有意义。

很多人不理解在小说中随意的变换视角对整个文章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小说中女主角的父亲死了,女主角痛苦不堪。如果此时作者以女主视角写作,就会更加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更加容易被情节感动。

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立刻把视角切换到一个毫不相干的配角身上,或者是周围路过的路人。那么读者从这样的视角去审视事件的时候,父亲去世这个情节还会有那么大的冲击力吗?

叙述的视角是否选择正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某件事的感受力。

为什么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会觉得痛苦、悲伤或者欢喜?为什么我们不会为路上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哭泣?

这就是叙述视角的魅力。

最后一点,在写作上力求用词精确、形成相应的感情色彩。

写作初期我们尝尝会犯一类错误,那就是过多使用副词和形容词去堆砌出一个句子。

有些作者认为,只有我用了很多的形容词、副词,才能把人物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事实上,这样做只会让我们的人物性格变得越来越模糊。

体会下列句子:

1.他兴高采烈地向我走来。

2.她整个人非常温柔,举止落落大方,宛如一位天使降临尘世。

上述句中使用了副词、形容词来刻画人物,然而这些词语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容易让人记忆深刻。

词语,是需要被定义的。

每个人对词语的理解不尽相同,导致最终人物在脑海中成像便是模糊不清的。

想要打动读者,首先要让我们的措辞做到精准。把副词、形容词所描绘的状态用一段语言动作具体描绘出来。

比如,谈到一个性格温柔的角色,我们应该如何刻画呢?

具体去描写他温柔的状态,把词语转化为一个动态且带有感情色彩的具体段落。

一个温柔的人是如何说话的?他的声调是高还是低?是快还是慢?他在说话时眼睛在看哪里?手臂又是怎么放的……

这样做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笔下的人物渐渐有了个人独特的风格,再加上剧情的推进,才能真真正正地打动读者。

希望我们都能努力创造小说中真挚感人的情节,通过笔下的人物搭建起和读者间良好的共鸣。

更多写作点子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图片发自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